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維基解密不設防 美消息來源遭曝光

2011/08/31 06:00

〔編譯張沛元/紐約時報二十九日報導〕狂洩美國外交密電的「維基解密」(WikiLeaks)近日改變作法,在公佈的大批國務院檔案中,不隱藏美國官員認為必須「嚴密保護」其身分的消息人士姓名,令人擔心這些外交消息來源可能因此遭到秋後算帳。

改變做法 不再移除關鍵人名

「維基解密」近日公佈近十三萬四千份美國外交密電,數量為該組織自去年十一月開始披露美國外交密電迄今總數的六倍多,而且部分曾與美國外交官秘密談話的消息管道大名赫然在列,令國務院官員與人權倡議人士擔心,這些包括威權國家社運人士、記者與學者在內、身分不能曝光的外交消息人士,可能會因此遭到丟掉飯碗、起訴或暴力相向等報復。

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新聞媒體,過去都曾與「維基解密」合作,公佈美國外交密電內容;但媒體在公佈密電前,都會移除經研判一旦曝光可能會遭到報復的人士姓名。「維基解密」也會在其網站上公佈部分密電內容,此前的作法也是會先移除關鍵人名,提供經過編輯的版本。

美國政府官員與媒體記者,二十九日忙著詳讀這些新公佈的密電,以評估密電提及的消息人士是否將因身分曝光而遭迫害。目前發現,至少在一份發自美國駐澳洲大使館的電文中,有一個人名被刪除,但另有數名被美國外交官列為應予保護的人名曝光,包括一名派駐西非的聯合國官員,以及一名在柬埔寨從事人權運動的外籍社運人士,這兩人都是在身分不致曝光的前提下,才與美國官員暢談。

「維基解密」二十八日聲明指出,加速公佈密電內容,「符合維基解密承諾讓衝擊發揮到極致,以及讓所有人都能取得資訊的使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