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亞洲海嘯預警系統 各吹各調

2005/12/27 06:00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南亞大海嘯發生前,亞洲地區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設有海嘯預警系統,更沒有準備任何緊急疏散方案。一年後,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雖已記取教訓設立預警系統,但各國的預警系統間並不相通,專家擔心,即使預警系統偵測出大海嘯即將發生,亞洲國家恐怕還是沒有足夠時間撤離所有沿海居民。

警報研判不夠精確

根據「新聞週刊」報導指出,泰國的預警系統只能稱得上是勉強湊數,其主要功能在於當鄰近地區發生芮氏規模七點○或以上強震時,預警系統的海浪測量器可監測出海浪的異常變化。問題是,海浪測量器得花三十分鐘或是更久的時間,才能判斷海嘯是否形成,如此一來,當局根本沒有多少時間通知居民緊急疏散。

泰國的國家災難預警中心負責人蘇拉斯瓦迪坦承,他得等到海浪接近岸邊時,才能作出判斷,因此,這套系統的風險極高。此外,官員對海浪測量器的判讀顯然也不夠準確,今年七月間就有一百萬人因為官員錯誤研判海嘯即將來襲而被緊急疏散,最後證明是虛驚一場。

印尼所使用的德製預警系統據稱較泰國先進,但仍引來不少批評。當局在亞齊至峇里島間設置十個監測浮球,但這套系統唯有當海嘯發生時才會啟動,也無法每天提供救難官員相關資料。美國華盛頓西雅圖的太平洋海洋環境實驗室工程部門主任麥尼就抱怨說,這套系統可能連續多年都無聲無息,根本沒人能保證系統還在正常運作。

區域預警系統未建立

亞洲國家預警系統未盡理想的原因之一,在於有意購買由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署(NOAA)所研發、被視為全球最先進預警系統「深海海嘯評估暨通報系統」(DART)的國家眾多,至少還要排隊等上兩年。在南亞海嘯發生前,NOAA完全沒預期到這套預警系統擁有龐大商業潛力,而位於密西西比州、負責製造預警系統的史丹尼斯太空中心,又在今年八月的卡崔娜颶風中受損,生產進度自然大幅落後。

此外,亞洲國家雖曾異口同聲表示,希望在印度洋地區設置區域性的單一預警系統,不過,各國卻為了預警系統營運中心應設於何處而僵持不下。各國對於國家主權議題,例如甲國官員是否有權下令乙國公民緊急疏散等問題,亦無法達成共識。

因此,到目前為止,區域性預警系統計畫還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