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大容量MP3上市唱片業惡夢伊始

2005/02/11 06:00

編譯吳直耕╱特譯

根據電子業者的估計,二○○四年七月到二○○五年六月間,全球將有逾一千萬消費者購買數位音樂播放器。雖然這個消息對MP3隨身聽業者來說是件好事,但在數位音樂檔案的使用仍缺乏規範的情況下,這對唱片業者卻是個壞消息。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網站報導,二十六年前日本索尼公司推出Walkman(隨身聽);從此,一個出門戴耳機的世代跟著誕生。如今,MP3隨身聽接棒演出,延續Walkman啟動的可攜式音樂革命。

雖然Walkman首度讓人可以帶著音樂到處走,但能攜帶的音樂總受到錄音帶或CD容量的限制。數位革命的發生才是讓情形完全改觀的關鍵。一九九○年代末期,網路讓音樂檔突破時空限制交流,但當時取得的檔案只能在電腦上播放,無法攜出。接著,MP3隨身聽出現。

不過,MP3隨身聽雖然算是新一代的個人音樂播放器,但因容量有限,剛開始在市場上並未引起旋風,對錄音帶或CD隨身聽也沒帶來太大影響。早期的MP3隨身聽只獲得科技狂熱份子的青睞,有限的容量更使得許多人在幾個月之後停止使用,因為不斷拷貝跟刪除檔案令人厭煩。

唱片業者的惡夢真正開始,是在大容量MP3隨身聽出現之後。報導指出,這些大容量MP3隨身聽使用微型硬碟儲存資料,讓使用者可以在一台比香煙盒還小的隨身聽裡儲存數以千計的歌曲;從此以後,MP3隨身聽從科技狂才會買的科技產品蛻變為一個實用的裝置。

推出iPod的蘋果電腦雖非最早投入MP3隨身聽的電腦業者,但iPod才是讓MP3隨身聽大紅大紫的殺手產品。iPod出現後,MP3隨身聽從此在時尚雜誌佔有一角,使得它變成一個令人著迷、甚至是性感的裝置。iPod的成功,吸引索尼跟飛利浦大舉進入市場,原先的市場開拓者創巨與Archos則陸續推出功能更齊全、容量更大、電池續航力更長的機器。唱片公司的惡夢變成現實:在網路檔案分享機制仍未受規範的情況下,這些裝置的散佈讓盜版音樂的交換更猖獗。

究其根本,MP3隨身聽吸引人的地方並非大容量,而是讓使用者能完全掌控音樂。在同一個裝置儲存不同種類的音樂讓使用者可以找到符合他們心情的音樂。上班途中精神不濟?那就聽一下REM的「起床」(Get Up)振奮精神。出門慢跑?那就自己製作播放清單,選擇一系列可以幫你調配慢跑速度的歌曲。哪天如果覺得很隨性,那就讓隨身聽隨意播放歌曲,說不定會聽到許久沒聽的老歌。部分數據顯示,年齡介於三十至五十歲的消費者對音樂的需求再度復甦,針對這個年齡層的CD銷售量也跟著增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