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索忍尼辛辭世
流亡海外近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1994年終於返回故鄉,並在國會下院發表演說。
(美聯社檔案照)
大膽揭露史達林暴行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曾在作品中大膽揭露史達林政權下勞改營生活慘況,感動了無數讀者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俄羅斯文豪索忍尼辛,3日晚間因心臟衰竭辭世,享壽89歲。
據索忍尼辛之子史提潘表示,索忍尼辛多年來身體欠佳,但他仍每天工作,心智也依舊健全,因此他的辭世其實很突然。史提潘指出,索忍尼辛死前正在修訂30冊的作品全集內容,3日晚間他在工作告一段落後上床睡覺,就此長眠不起。他的遺孀娜塔亞則說,索忍尼辛此生過得艱苦卻快樂,最後更如他生前所願,在今年夏天於自宅內與世長辭。
索忍尼辛的死訊傳出後,包括俄羅斯總統梅德維傑夫、總理普廷及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等政界領袖都紛紛致哀。親自下令解散最後一批古拉格勞改營的戈巴契夫更稱讚索忍尼辛的作品在瓦解史達林極權政權中扮演了關鍵性角色,「改變了數百萬人的意識,迫使他們以不同方式思考過去與未來,」而且直到生命盡頭,他都一直在替俄羅斯奮門,不僅要讓俄羅斯遠離極權統治的過去,更希望俄羅斯擁有更美好的未來,成為一個真正自由民主的國家。
索忍尼辛的作品「古拉格群島」毫不掩飾地記錄了蘇聯勞改營內的殘忍折磨與倖存經驗,讓西方讀者對蘇聯人民在史達林統治下的悲慘生活大感震驚,而索忍尼辛本人在如此不公的環境中,經歷長期精神與肉體迫害卻仍能不屈不撓,也感動並啟發了無數人,使他被譽為俄羅斯的良知。
出生於1918年12月的索忍尼辛曾在二次大戰期間擔任前線砲兵軍官,但他在給朋友的信中批評史達林,結果被判處勞改8年,其中有3年是在哈薩克草原上的勞改營裡度過。這也成為他第一部小說「伊凡生命裡的一天」的基礎,內容描述一名木匠在勞改營中努力求生的過程。
被控叛國 曾流亡海外
1962年,由於當時蘇聯領袖赫魯雪夫正急於清算前任史達林的罪行,因此親自下令此書出版,結果立刻在蘇聯造成轟動。1964年赫魯雪夫被鬥下台後,索忍尼辛開始遭到KGB騷擾,不但作品出版受阻,他也被逐出蘇維埃作家聯盟。
1967年,小說「癌症病房」出版,內容是以他在烏茲別克接受癌症治療為藍本,但癌症在作品中更象徵著蘇聯制度的致命疾病。
1970年,索忍尼辛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但蘇聯當局不准他前往瑞典領獎,1973年,「古拉格群島」首部曲在巴黎問世,蘇聯官方對索忍尼辛的攻擊更是有增無減。1974年他被控以叛國罪名,隨即被流放海外,索忍尼辛最後定居於美國佛蒙特州,但他在流亡期間也持續對西方世界的資本主義文化提出抨擊。
蘇聯崩解前夕,末代總統戈巴契夫於1990年恢復索忍尼辛的公民資格,1991年索忍尼辛的叛國罪名也被撤銷,他終於在1994年5月重返故土。
普廷、戈巴契夫致哀
返鄉後的索忍尼辛對於新生的民主俄羅斯深感失望,指責總統葉爾辛破壞國家經濟,又無力阻擋北約組織把勢力擴張至俄羅斯門前,同時更縱容少數富商把持政經大權。葉爾辛曾打算頒發俄羅斯的最高民間榮譽「聖安德魯獎章」給索忍尼辛,卻遭索忍尼辛嚴詞拒絕。
直到普廷總統上任後,堅持民族主義與虔誠東正教信仰的索忍尼辛再度受到重視,他也和普廷總統發展出親密友誼。索忍尼辛更曾在訪問中指控北約企圖包圍俄羅斯、剝奪俄羅斯主權,這與普廷及其欽點的繼任者梅德維傑夫經常指控西方國家的立場不謀而合。去年6月,普廷曾頒發最高榮譽「國家獎」給索忍尼辛,並在克里姆林宮舉辦盛大典禮以表彰他對祖國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