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暌違36年 西方石油公司重返伊拉克

2008/06/20 06:00

〔編譯俞智敏/紐約時報十九日報導〕包括美國艾克森美孚、荷蘭皇家殼牌、法國道達爾與英國石油等在內的四家大型西方石油龍頭公司,目前正與伊拉克政府就重返伊拉克油田的服務合約進行最後協商,預料本月底會正式公布合約內容,這將是三十六年來西方大型石油公司首度重返伊拉克。

海珊時代 喪失開採權

這四家石油公司原本即為伊拉克石油公司的原始合作夥伴,但在伊拉克前總統海珊掌權後,這些公司就喪失了在伊拉克的石油開採權。現在這些石油公司,以及美國的雪佛龍石油公司與其他數個較小型石油公司,卻正與伊拉克石油部就伊國最大的數座油田提供諮詢與訓練服務,展開非投標合約的談判。

這些合約在石油業界並不常見,而且向伊拉克政府提出類似服務瞭解備忘錄的石油公司共有四十多家,包括俄羅斯、中國與印度等國在內,但只有美歐等西方國家公司可望與伊國簽署合約。

僅美歐公司 可望簽約

雖然合約時效僅有一到兩年,規模在石油業界也不算大,但仍讓這些西方石油公司未來爭取投標合約時佔有相對優勢,而許多專家認為伊拉克是大規模增加石油產量最有希望的國家。

由於阿拉伯國家與美國有許多民眾認為,美國出兵伊拉克的目的就是要奪取伊拉克境內的石油,因此伊國政府官員極力強調,這些西方石油公司獲選,是因為它們過去兩年來就一直免費提供伊國相關建議和人員訓練,同時擁有所需技術。伊國希望能在半年內,將石油產量自目前的每天兩百五十萬桶增至三百萬桶。

對於無法再深入俄羅斯、玻利維亞與委內瑞拉等主要產油國家開發新油田的西方石油公司而言,隨著國際原油價格逼近一百四十美元,伊拉克提供了罕見而珍貴的新商機。對美國政府而言,伊國石油產量大增,則可達成全球石油增產、紓解石油供應吃緊導致油價不斷飆漲的外交目標。

增產抑油價 符合西方利益

石油專家則指出,西方石油公司與伊國簽署的服務合約規模雖小,但卻前景無窮,這些公司未來在爭取開採伊國新油田的長期合約時就已先站穩了腳步。專家也認為,如果伊拉克既有油田修復完成,石油產量可在數年內達到每天四百萬桶,若再加上新油田開採成功,產量更可達到六百萬桶,可望有效抑制油價。

雖然西方石油公司此次與伊國簽署的為服務合約,而非石油開採合約,但卻包括了一項可讓石油公司靠著高價石油大發利市的條款,未來伊國可能以石油而非現金來支付石油公司所提供的服務。專家認為,這些合約是要避開伊國國會的立法僵局,在國會通過石油開採法案前,先把具備經營大型油田經驗的西方公司引進伊拉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