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派鬥爭 眾院中國委員會作用漸失
〔編譯林家宇/綜合報導〕抗中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少數有共識的議題,由聯邦眾議院在二○二三年成立的「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下稱中國委員會)因此成為國會中跨黨派合作最順暢、團結的委員會。然而,候任總統川普在部分涉中議題立場的轉變,與全球首富馬斯克的緊密關係,及黨派內鬥等問題,恐使中國委員會喪失作用。
「Politico」新聞網站廿七日報導,中國委員會正因黨派鬥爭逐漸喪失動力。報導指出,黨派議程已經對委員會試圖推動的法案產生影響,未來川普政府預料會有不同的優先事項,使委員會提案難以得到共和黨友軍的支持。
報導提到,該委員會的跨黨派和諧生態在選前已出現變化。眾院雖在九月的「中國週」提出一系列對中法案,但絕大多數是共和黨優先偏好的法案,而非兩黨同意版本。民主黨眾議員奧克金洛斯說,該委員會本該在中國週「開香檳」,最後卻淪為「完全黨派化的事件」。
川普立場 左右黨派合作
此外,中國委員會過往所具備的新奇、神秘感亦一併消逝。不具名委員會幕僚形容委員會「光彩黯淡、工作放緩」,喪失了特有魅力。
中國委員會的重點推動項目包括協助台灣強化對抗中國可能的侵犯,以及反對「TikTok」帶來的國安威脅。但在上述兩項議題中,川普表示台灣需要為自我防衛「付出更多」,並表態有意挽救TikTok,與委員會的態度大相逕庭。
另外,部分議員和前任官員認為,馬斯克在中國的商業利益可能促使他推動川普放鬆對國安的關切程度,以便和北京維持良好關係。共和黨麻州眾議員穆爾頓表示,「川普對中國和台灣的聲明,以及他與馬斯克這類在中國存在利益人士的交情說明了一切」。
民主黨人士擔憂共和黨議員因同時掌握白宮和兩院而志得意滿,使他們甚至不願在中國相關的議題上妥協。對此,中國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緩頰外界對委員會分崩離析的疑慮,強調兩黨都有議員詢問要如何才能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