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科學家合成小鼠胚胎 具備大腦、心臟
實驗室利用幹細通合成的小鼠胚胎只存活了約八天,但趕上了大腦開始發展的階段。(美聯社)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幹細胞,成功培植「合成」的小鼠胚胎,過程無需精卵,該胚胎也具備大腦和能夠跳動的心臟。該研究上週刊登在知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其成果可能為未來製造研究用的合成人類胚胎奠基,研究人員亦希望以這些所謂的胚狀體(embryoid),在無需耗損過多實驗室動物下,進一步瞭解胚胎的初期發展階段,並研究人類疾病背後的機轉。
英國廣播公司(BBC)與美聯社報導,劍橋大學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共同發表該研究成果,將有助釐清科學家對器官開始形成階段的認識,例如部分胚胎最後流產的原因。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澤尼克—格茨(Magdalena Zernicka-Goetz)說,人類生命在此一階段充滿未解之謎,能在培養皿上目睹,並接觸到個別的幹細胞,或許有助避免流產的發生。
無需精卵 僅存活八天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過去十年持續研究人類懷孕的初期階段,但其中許多活動都在孕婦子宮內進行而無從窺視,透過在實驗室模仿自然過程,使三種實驗鼠的幹細胞長出與胚胎相近的組織。但由於發育缺陷,這些胚胎僅存活約八天,但仍進入大腦開始發展的階段。
研究人員今後將嘗試包括使合成小鼠胚胎發育超過八天半,最終目標則是進入小鼠的足月(廿天)。研究人員也預估,在沒有胎盤下,胚胎發育約十一天後會失敗。但他們希望未來能找到製造合成胎盤的方法。其他科學家已使用人類幹細胞創造一種胚狀體,亦即模仿前胚胎的結構,可替代真實胚胎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