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賴清德參與安倍家祭 日相岸田也在座

十二日到增上寺獻花弔唁安倍的民眾難過得雙手拭淚。(美聯社)

十二日到增上寺獻花弔唁安倍的民眾難過得雙手拭淚。(美聯社)

2022/07/13 05:30

唯一外國副元首 前國策顧問金美齡也參加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記者朱沛雄/綜合報導〕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喪禮家祭十二日下午在東京鐵塔下的增上寺舉行,十一日抵日弔唁的副總統賴清德,在中午約十二點半抵達會場,由於賴副總統是安倍家人邀請的至親摯友之一,因此他搭乘的專車可直接進入會場,與安倍為忘年之交的前國策顧問金美齡也在列。賴副總統在家祭結束後,傍晚已從成田機場搭機返台,抵台後並未對此行發表談話。

有別於十一日的守靈儀式開放各界人士上香弔唁,家祭是送安倍最後一程的至親祭拜儀式,只有至親好友以及安倍家邀請的人士才能參加,賴副總統即是以安倍家邀請的至親摯友身分參加,也是唯一獲邀參與家祭的外國副元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在座。

代表台灣民眾 連兩天向安倍道別道謝

至十二日全球共有二五九個國家、地區和機關,發送約一千七百件唁電。位於東京鐵塔下的喪禮會場增上寺,上午湧入大批弔唁民眾,獻花致哀隊伍長達一公里以上。賴副總統從前往安倍家弔唁、到增上寺守靈會場上香,十二日又參加家祭,全程參與不缺席,就是要代替台灣民眾向親如家人的安倍道別,並說聲「阿里加多」(謝謝)。

夫人哽咽憶最後牽手 貼臉告別安倍

家祭儀式由安倍夫人安倍昭惠擔任喪主,由安倍長年盟友、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宣讀悼詞。家祭會場播放安倍以鋼琴彈奏、安倍昭惠演唱的東北大地震紀念歌曲「花正在開」,還有兩人一起打桌球的影片。

昭惠夫人在家屬致詞時語帶哽咽地表示,當天她趕到奈良醫院後,握住安倍的手,感覺安倍也回握了她一下。出殯前,昭惠夫人向亡夫獻上鮮花,並貼著安倍的臉頰數分鐘,不捨地進行最後告別。

日人增上寺外淚送安倍 「請一路好走」

家祭在下午兩點多結束後,載著安倍遺體的靈車駛出增上寺,現場響起如雷掌聲,路旁也有一群手持我國國旗的民眾揮別安倍。在日台僑包括全日本台灣連合會會長趙中正等,十一日已提前到守靈儀式向安倍上香,還有留日台灣學生及台僑前往自民黨總部獻花,十二日也有不少台僑前來目送。

靈車繞行黨總部、國會及首相官邸

靈車在開往品川區的火葬場前,曾繞行安倍一生打滾政壇的重要地點自民黨總部、國會議事廳及首相官邸,首相岸田文雄率領官邸職員在門口迎接。夾道均有民眾淚眼揮別,有人高喊「謝謝您,請一路好走」,許多民眾泣不成聲。陪同安倍走完最後一程的昭惠夫人,也在車內不斷向民眾點頭致謝。

日授最高級別「大勳位菊花章頸飾」

日本政府十一日已決定授予安倍日本最高級別勳章「大勳位菊花章頸飾」。在現行憲法下,安倍是繼前首相吉田茂、佐藤榮作、中曾根康弘之後,第四位獲得此項殊榮的首相。

除了增上寺湧入大批致哀民眾之外,包括自民黨總部、國內各地及各國外館設置的弔唁場合,都有許多民眾前往致意,目前家屬和自民黨已計畫擇日為安倍舉行聯合公祭,日本的社群媒體上也有很多人要求政府應為安倍舉辦國葬。

家祭結束後,靈車前往火葬場途中經過首相官邸、自民黨總部、國會議事堂等地,首相岸田文雄率領官員在靈車經過時致哀。(路透)

家祭結束後,靈車前往火葬場途中經過首相官邸、自民黨總部、國會議事堂等地,首相岸田文雄率領官員在靈車經過時致哀。(路透)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中)與現居日本的前國策顧問金美齡(右三)十二日中午抵達增上寺,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喪禮家祭。(法新社)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中)與現居日本的前國策顧問金美齡(右三)十二日中午抵達增上寺,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喪禮家祭。(法新社)

安倍晉三遺孀安倍昭惠在家祭結束後,搭乘靈車陪伴安倍靈柩離開增上寺,雙眼紅腫。(路透)

安倍晉三遺孀安倍昭惠在家祭結束後,搭乘靈車陪伴安倍靈柩離開增上寺,雙眼紅腫。(路透)

民眾拿著與安倍的合照,在路邊等著送他最後一程。(法新社)

民眾拿著與安倍的合照,在路邊等著送他最後一程。(法新社)

家祭結束後,靈車載著安倍靈柩離開增上寺,沿途民眾夾道送他最後一程。(路透)

家祭結束後,靈車載著安倍靈柩離開增上寺,沿途民眾夾道送他最後一程。(路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