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集體造假 國際期刊撤107篇論文
二○一六年出版的醫學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取自網路)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全球最大學術出版商—柏林「斯普林格」(Springer)廿一日宣布,其二○一六年負責出版的醫學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已撤銷一○七篇論文,發表時間自二○一二至一六年,這些學術論文均出於中國學術機構,不乏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南大學、山東大學等中國名校,可謂集體造假。
這些論文的作者被發現假冒國際權威專家,透過虛假的同儕審查程序為自己的論文撰寫意見或推薦信。斯普林格聲明,有鑑於在《腫瘤生物學》上發表所需的同儕審查程序已遭偽造的審查報告蓄意損害,「本社正撤銷這些已發表的論文」。聲明還說,經詳細調查,已掌握「確鑿證據」,發現論文審查人的電子郵件、審查報告都是假的,這些作者冒用相關領域部分權威機構或人士的身分申請電郵,再用假電郵向期刊推薦自己的論文。
被撤稿的論文,作者皆來自中國學術機構,大多像上海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神經外科之類的醫學研究所。中國《科學時報》分析,被撤稿之作者多屬大學附屬醫院或最高等級醫院的臨床醫師,為求升等教授,須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
《腫瘤生物學》今年改由獨立的學術出版社「賽吉」(SAGE)負責出版,為防止今後再發生審查造假情事,其編輯團隊已提出新的評審方法。
倫敦「生物醫學中心」(BioMed Central)二○一五年三月也以同樣理由從旗下學術期刊撤銷四十三篇論文,其中只有兩篇的作者不是中國研究人員。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廿一日說,學術詐騙反映社會詐騙成性,中國諸多學術機構從一位學者發表的論文篇數做為評價其標準,造成部分研究人員重量卻不重其研究成果的品質。他認為,為減少學術詐騙,中國學術界應更重質,並使同儕審查公開,如此社會各界可協助監督審查過程。
中國「澎湃新聞」網站認為,如此大規模撤稿,反映出作者投稿動機、代投論文的第三方中介機構、期刊審稿機制的整個論文發表鏈都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