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甲烷濃度暴增 種稻、養牛是主因
溫室氣體甲烷在十年間暴增,已使遏阻全球暖化更形困難。圖為印尼農民在田間插秧。 (法新社)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由八十一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體發現,空氣中的甲烷濃度於二○○○年至○六年間緩慢上升,然而接下來的十年卻十倍速暴增,研究人員推測,最可能的原因是畜牧與農業,尤其是水稻生產所致。科學家疾呼,必須緊急縮減甲烷的排放量,否則將衝擊減緩氣候變遷的成效。
該研究團隊由法國「氣候暨環境科學實驗室」(LSCE)領軍,根據研究報告,空氣中的甲烷濃度約在二○○七年開始激增,尤其在二○一四年與一五年成長幅度最高。目前全球甲烷濃度已超過一八三○ppb(十億分之一)。
控制暖化的努力主要聚焦於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該氣體是燃燒化石燃料的副產品,佔溫室效應的七十%。然而,即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預料今年將連續第三年持平,佔全球溫室效應二十%的甲烷卻持續升高。
甲烷困住太陽熱氣的成效是二氧化碳的二十八倍。如同二氧化碳,地球自然會吸收並釋放甲烷。然而工業化以及人口攀升已破壞長久的自然平衡,造成大氣中這兩大溫室氣體過量。不過,即使科學家認同甲烷的總排放量急遽增加,然而他們仍不能確定其原因。目前,約六十%的甲烷來自人類活動,其餘源於濕地與其他自然來源。
約三分之一人為產生的甲烷來自化石燃料產業,研究人員點名中國燃煤,以及美國以水力壓裂法開採頁岩油礦造成的天然氣外洩。不過,該報告主要撰文者、凡爾賽聖昆丁大學助理教授索諾伊斯說,最可能的來源是畜牧與稻田。牛隻排放大量的甲烷,而水田土壤可滋生會生產甲烷的微生物。
她也提到第三個可能性是大氣中分解甲烷的自然化學反應變慢。可以慶幸的是,甲烷存留在大氣的時間要比二氧化碳短,這意味只要採取減排行動,很快就可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