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260萬候鳥遭屠殺 淪為社群媒體點讚祭品?
黎巴嫩境內以盜獵出名,不少鳥類更成為社群媒體點讚祭品。(取自lbcgroup臉書專頁)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英國《衛報》22日報導,每年數以億計候鳥在歐亞大陸和非洲之間往返遷徙,黎巴嫩對牠們而言,卻宛如旅程中的一處死亡陷阱。根據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估計,每年約有 260 萬隻候鳥在飛越黎巴嫩時慘遭毒手。更令人痛心的是,許多鳥類並非為了食用而被獵殺,只是淪為社群媒體上炫耀的犧牲品,牠們美麗的羽翼,最終成為冷冰冰的點讚數。
位於黎巴嫩北部的特波爾山(Mount Terbol),是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一站。然而,這裡卻成了偷獵者們的天堂。他們利用鳥類遷徙時低空飛行的特性,肆意射殺,只為滿足扭曲的狩獵慾望,將生命當成遊戲。
黎巴嫩法律雖然明文禁止獵殺候鳥,但政府執法不力,加上經濟危機和邊境衝突等因素,使得盜獵問題更加猖獗,讓這些候鳥的生存環境雪上加霜。
報導指出,近年來,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更讓盜獵行為變本加厲。許多偷獵者將射殺鳥類的影片上傳至TikTok等平台,藉此炫耀「戰績」,換取點讚和關注,絲毫不顧及生命的重量。這些殘忍的畫面,引發了動保人士的強烈譴責,也讓世人見證了人性醜陋的一面。
黎巴嫩候鳥協會(Lebanese Association of Migratory Birds)主任薩旺(Michel Sawan),便曾是一位獵人。但目睹了大規模獵殺鸛鳥的場景後,他深受震撼,毅然決然地轉向了野生動物保護事業,決心為這些無聲的生命發聲。薩旺指出,社群媒體助長了盜獵者的虛榮心,「如果沒有這些平台供他們炫耀,他們就不會射殺這些鳥類。」這些原本翱翔天際的生物,最終卻成為冰冷演算法下的犧牲品,令人不勝唏噓。
更令人擔憂的是,氣候變遷也可能加劇了盜獵問題。近年來,一些原本生活在非洲和波斯灣沙漠地區的鳥類,開始出現在黎巴嫩,這表明氣候危機正在迫使牠們改變遷徙路線,也讓牠們更容易成為偷獵者的目標,讓原本就危機重重的候鳥遷徙之路,更加佈滿荊棘。
獵殺候鳥不僅嚴重破壞生態平衡,也威脅到人類自身的利益。食肉鳥類的減少,導致農作物害蟲數量增加,迫使農民使用更多農藥,最終將透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的專案計畫經理納阿斯瓦德博士(Dr. Nabegh Ghazal Asswad)指出:「鳥類是全球的寶藏,保護牠們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他強調,國際社會應該共同努力,加強合作,嚴厲打擊盜獵,才能保護這些珍貴的生物,維護地球生態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