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科學家開發自我修復皮膚 機器人越來越像人類

未來機器人將擁有更人性化的皮膚,自我修復成關鍵。(圖取自University of Tokyo)

未來機器人將擁有更人性化的皮膚,自我修復成關鍵。(圖取自University of Tokyo)

2024/06/27 10:59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科學家正在探索將人工培養的皮膚注入機器人骨架中的微小孔洞,這種新方法不僅使機器人的皮膚更逼真,還具備自我修復功能,大幅提升機器人在與人類共處時的耐用性。研究人員指出,這一技術不僅讓機器人的外觀更接近人類,還能像人類一樣微笑。

英國廣播公司(BBC)25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工業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在機器人骨架上製作微小孔洞,將人工培養的皮膚注入其中,使其延伸出V形鉤,稱為「穿孔型錨」(perforation-type anchors),從而牢固地附著在機器人的表面上,不會因重力作用而脫落。這種方法避免了以往人工皮膚因重力作用而松弛的問題,並保持了皮膚的平滑和靈活性。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型皮膚在受損後能自行修復,避免了以往機器人皮膚需人工修復的問題。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比較了在有和無穿孔型錨的表面上應用人工皮膚的效果。結果顯示,沒有錨的表面上,皮膚在7天內收縮了高達84.5%,而有1毫米錨的表面上,皮膚僅收縮了33.6%。更大的0.1英寸(3毫米)和0.2英寸(5毫米)錨則使皮膚分別收縮26.4%和32.2%。

人工皮膚的研發早已被視為使機器人更具人性化外觀的重要途徑,而培養皮膚比起合成材料如乳膠更顯真實。然而,以往的附著方法常導致皮膚在機器人框架上鬆弛脫落,影響其美觀和功能性。以往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包括使用鉤形或蘑菇形結構的「錨」(anchors)來固定皮膚,這種方法雖能防止皮膚滑動,但會在皮膚表面形成突起,影響其仿真效果。

在一次展示中,研究人員模擬了人類微笑時皮膚的變化,將人工皮膚連接到有滑動矽膠層的機器人臉部,實現了「鼓起的臉頰」,當肌肉收緊時,皮膚會在嘴角處隆起。通過穿孔型錨,皮膚能夠無縫貼合面部3D模具,無需突出的螺栓或鉤子。

未來要使機器人真正穿上這種人工皮膚,還需要解決許多問題。研究人員強調,提升皮膚的機械強度以匹配天然人皮膚也是關鍵,這包括優化培養皮膚中的膠原結構和濃度。此外,為了使人工皮膚真正具有功能性,未來還需能夠傳遞溫度和觸覺等感覺訊息,並具備抗生物污染的能力。

研究人員指出,這一技術不僅讓機器人的外觀更接近人類,還能像人類一樣微笑。 (圖取自University of Tokyo)

研究人員指出,這一技術不僅讓機器人的外觀更接近人類,還能像人類一樣微笑。 (圖取自University of Tokyo)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