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黑洞旋轉之謎:天文學家首次測量超大質量黑洞自轉速度

當一顆恆星靠近黑洞時,會被黑洞巨大的潮汐力撕裂,形成一個高速旋轉的吸積盤:示意圖。(圖擷取自NASA官網)

當一顆恆星靠近黑洞時,會被黑洞巨大的潮汐力撕裂,形成一個高速旋轉的吸積盤:示意圖。(圖擷取自NASA官網)

2024/05/23 13:19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結果,首次利用恆星被黑洞撕裂後的震盪現象,成功測量到超大質量黑洞的自轉速度。這項發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來研究超大質量黑洞,並揭開這些宇宙巨獸在宇宙演化過程中如何成長與變化的奧秘。

《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22日報導,研究團隊利用一個名為「潮汐破壞事件」(Tidal Disruption Event,TDE)的現象,來測量黑洞的自轉速度。當恆星太靠近黑洞時,會被黑洞巨大的潮汐力撕裂,形成一個明亮的吸積盤,由恆星的殘骸高速旋轉。這個吸積盤會因黑洞自轉而產生震盪,而這種震盪的模式可以揭示黑洞的自轉速度。

團隊觀察了「AT2020ocn」這顆距離地球約10億光年的星系,它在2020年2月被發現發出強烈的光亮,被認為是潮汐破壞事件的跡象。研究團隊利用NASA的「中子星內部成分探測器」(Neutron star Interior Composition ExploreR, NICER)持續觀察了「AT2020ocn」長達200天,發現其發出的X射線以每15天的週期出現峰值,推斷這是吸積盤震盪導致的。透過這種震盪模式,研究團隊估計這個黑洞的自轉速度約光速4分之1。

研究團隊認為,這項新方法將在未來幾年內被用來測量數百個附近黑洞的自轉速度。透過分析這些黑洞的自轉速度,研究人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黑洞在宇宙演化過程中是如何成長的。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