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對台經濟影響力減弱 WSJ:中國以商逼政迫使台商另謀出路

中國禁止鳳梨、石斑魚等台灣農漁產品進口,藉此警告台灣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適得其反。(資料照)

中國禁止鳳梨、石斑魚等台灣農漁產品進口,藉此警告台灣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適得其反。(資料照)

2023/11/25 17:34

〔翻譯魏國金/台北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多年來中國希望透過讓台灣人相信,其經濟前景與中國密不可分,以此贏得對台灣的控制,但隨著更多台企轉向美國與其他市場,從而降低台灣對中國的依賴,北京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力正在減弱,其以商逼政的策略沒有奏效。

報導指出,美國去年首度取代中國,成為台灣農產品最大出口國,是兩岸經濟關係轉變的重大跡象之一。台灣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台灣對美國的出口較2018年同期成長逾80%,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則下降1%,與10年前兩岸經濟迅速融合時相較,發生了重大變化。

台灣對外投資也出現劇烈改變,2000年代初期,台灣資金主要流入中國,如今已果斷轉向東南亞、印度與美國。

台灣政府數據顯示,2010年代初期,台灣每年對中國平均投資100億美元,2018年末急遽下滑,此後一直保持在50億美元左右,2023年迄今,台灣僅13%的投資流向中國,25%流向亞洲其他地區,近50%流向美國。

報導說,許多因素推動台灣與中國的經濟關係重塑。美國政府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提高了從中國採購的成本,在某些情況下,甚至禁止從中國採購。蘋果等美國企業也推動台灣供應商實現採購多元化,中國節節上漲的工資,也削弱對外資的吸引力。

台灣長期來對中國的情緒變化,以及中國運用其經濟影響力懲罰台灣的行為,也促使台灣致力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報導指出,中國已禁止鳳梨等台灣農產品進口,去年台灣石斑魚也遭禁,中國還對赴台旅遊實施管制。相關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適得其反,迫使台商另謀他路。

在台灣從事魚類養殖的張家升(Chang Chia-sheng,音譯)說,10年前他的主要出口地點是中國,但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升高,他將目光投向其他地方,自2018年以來,他對美國的銷售額激增4倍,他說,「在美國,事情似乎更好辦」。

台灣冷凍食品加工公司元家企業執行長顏志傑也表示,他的公司獲得政府7.5萬美元補貼,用於向美國消費者行銷產品,他說,現在中國佔公司營收僅約3%。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