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談俄烏戰爭一周年 中國務院高官:俄大國地位不再 中國處境更凶險

俄羅斯正式對烏克蘭發起入侵行動,至今已逾一年,烏克蘭軍民團結反抗,加上民主陣營國家奧援,使俄羅斯速戰速決夢碎,國際地位反而因制裁行動而日益孤立。圖為俄羅斯總統普廷。(美聯社)

俄羅斯正式對烏克蘭發起入侵行動,至今已逾一年,烏克蘭軍民團結反抗,加上民主陣營國家奧援,使俄羅斯速戰速決夢碎,國際地位反而因制裁行動而日益孤立。圖為俄羅斯總統普廷。(美聯社)

2023/03/01 10:4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入侵行動,至今已逾一年,烏克蘭軍民團結反抗,加上民主陣營國家奧援,使俄羅斯速戰速決夢碎,國際地位反而因制裁行動而日益孤立。中國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長胡偉談此議題,認為「一個國家無論大小,都不能與人類文明的發展走向背道而馳」。

胡偉在論壇「美中故事匯」以《失去的將無法挽回:俄烏戰爭一周年有感》為題,分享看法。他指,俄烏戰爭與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這兩件作為『大變局』催化劑的重大事件,或許是費爾南·布羅代爾所說的歷史『長周期』的某種宿命,更是歷史『短周期』不可取代的標誌」,而這一年以來,有幾件事值得關注。

拜登親訪基輔
胡偉表示,值得關注事件其一,便是美國總統拜登親自拜訪烏克蘭,為1991年美國時任總統老布希訪問基輔以後,首次有美國總統訪烏的紀錄,「也是美國總統第一次進入一個沒有美軍控制的戰區」,這意味著這趟行程風險巨大,美國方面大打煙霧彈、舟車勞頓、煞費苦心為行程保密,足見此行的重要性不比尋常。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讚頌此訪為『烏克蘭的重要時刻』、『歷史時刻』」,甚至激動得當場流淚,胡偉認為,拜登此行並非只有象徵性意義,也不局限於「美國再提供5億美元的軍援」,而是拜登在基輔公開宣布普廷的「征服戰爭」失敗了;「也許可以這樣認為,以拜登訪問烏克蘭為標誌,這場戰爭將進入收尾階段」。

胡偉斷言,戰後的世界格局將發生顛覆性變化,目前的聯合國架構將被重塑,俄羅斯的大國地位不再,中國的外部環境將更為凶險。

聯合國表決要求俄羅斯無條件撤軍
2月23日,聯合國大會第11屆緊急特別會議通過新的決議,要求俄羅斯立即、徹底、無條件將所有軍事力量從烏克蘭「國際公認邊界內的領土」撤出;該案由烏克蘭、美國、德國、日本等57個國家聯合提交決議草案,最終獲得141票贊成,有白俄羅斯、北韓、俄羅斯、厄立特里亞、尼加拉瓜、馬利共和國和敘利亞7國反對,中國、印度、南非等32個國家棄權。

胡偉分析,此案與先前聯大涉烏決議案的票決相比,結果相差無幾,雖然經過俄羅斯的努力,反對票比以前增加了尼加拉瓜、馬利2票,但絲毫不能改變國際社會人心向背的基本面;此前召開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前所未有地不見了不同觀點的辯論,形成了一邊倒,挺烏倒俄的輿論氛圍。聯大會議之前,西方已經放風,這是給俄羅斯最後的機會,也是中立者最後站隊的機會,但顯然這些「機會」對於俄羅斯等國無異於抓心撓肺的挑戰。

雖然聯合國表決幾乎無效力,也通常難以兌現,但它的表決體現「一種道義的力量」,「國際政治當中不僅有『利』與『力』,而且有『義』與『理』」;雖說「弱國無外交」、「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但胡偉表示,當今世界有許多小國、弱國可以很好地安身立命,而且也不乏鐵肩擔道義的朋友,「反而是像蘇聯那樣的超級大國,最後落得四面楚歌、土崩瓦解的境地」。「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一個國家無論大小,都不能與人類文明的發展走向背道而馳」。

中國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文件
在拜登離開烏克蘭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毅就到了俄羅斯,「中美可謂涇渭分明」;24日,中國外交部發表一份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文件,重申中國在俄烏衝突當中的一貫立場,這份一共12點內容的文件,主張停火止戰、啟動和談、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但並沒有提出具體方案,更沒有切實可行的措施。

胡偉表示,文中第10點提出「停止單邊制裁」,針對性不言而喻,「那些贊成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的國家顯然不會接受這份文件,烏克蘭當然更不會同意,問題是俄羅斯也稱這個文件不代表俄方立場」。

胡偉認為,目前戰場主動權和道義制高點均在烏克蘭手中,中國在此情況下呼籲和談,沒有任何現實基礎,中國這份文件的發布,不會對於解決戰爭帶來實質影響,卻會對中國自身如何在未來的國際社會立足產生重要後果,「當然,在俄烏戰爭的結局已經日益明朗的情勢下,中國的確是進退維谷,幾乎沒有多少迴旋空間。這與去年我寫那篇建議文章的時機已經完全不同」。

結論
胡偉感嘆,若當初普廷知道這場「特別軍事行動」會是這樣的結局,是否還會做出這樣的選擇?無論如何,歷史沒有如果,只能吸取教訓,不可一意孤行、重蹈覆轍。胡偉認為,普廷21日在莫斯科發表的國情咨文,指控是「西方發動了戰爭,俄正在用武力制止戰爭」,著實令人詫異,「每個決策者都難免犯錯誤,智者與愚者的區別在於能否『吃一塹,長一智』,能否及時糾錯,及時止損」。

「俄羅斯民族過去走的彎路已經夠多,『學費』都白交了」胡偉直言,「一個民族不長記性,這才是最可悲的!」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