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美學者︰美台應規劃城​​市戰中的防禦戰略

美國學者認為,既然不可能在海上殲滅中共兩棲部隊,那麼就遲早必須建立以城鎮戰為核心的防禦戰略。(資料照)

美國學者認為,既然不可能在海上殲滅中共兩棲部隊,那麼就遲早必須建立以城鎮戰為核心的防禦戰略。(資料照)

2023/02/21 18:2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海軍雜誌最新一期以台海戰爭為主題,邀集美國現役軍官及學者進行撰文,描繪台海戰爭的各種戰略設想。其中,「在台灣贏得城鎮戰(Win the Urban War in Taiwan)」一文,介紹了城鎮戰在台灣的特性,以及建議美國及台灣如何利用。這也解釋了為何先前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行的台海兵推,都以共軍從南部登陸為想定。

文中表示,考慮台灣防禦的美國決策層必須應對不斷發展的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再加上解放軍更廣泛的現代化,讓中國的傳統戰力有可能在任何涉及台灣的情況中勝出。

然而,中國和美國對台灣情境的規劃都忽略了海岸戰爭的一個關鍵因素:台灣高度的城市化。美國和台灣的防禦戰略應該是以贏得一場沿海城鎮的長期消耗戰為重。此外,如果美國在台灣的空中和海上行動計劃服從於贏得城市戰爭的總體目標,這項戰略將更容易實施,從而消除與台灣合作夥伴協調規劃的主要障礙。

近期很多關於共軍既成事實的想定,例如「如果解放軍能夠運送足夠的部隊穿越台灣海峽並突破其灘頭陣地,中國將迅速取得勝利」。不過,文章提出的例證質疑了這樣的想定,文中以2018年沙烏地阿拉伯聯軍干預葉門胡賽組織的行動,聯軍在海上的補給受到胡賽組織的精確打擊,並且在登陸後的城鎮戰中變成長期的消耗戰,每座城市都變成曠日廢時的消耗戰。

而台灣的海岸線則與葉門相同,每座大港口的背後都有人口密集的城市。雖然西岸的登陸點較多,但是城市的密集度也較高;東岸雖然城市較稀疏,但可提供的登陸點也更少,地理限制更多。這也相對解釋了先前CSIS舉行的台海兵推,都以共軍從南部登陸為想定。因為除高雄,台南和屏東的城市密集度都相對較低,尤其是屏東。

文中認為台灣防禦的關鍵不是基於阻止解放軍在台灣登陸或在灘頭陣地擊敗登陸部隊,而是基於拖延、阻滯共軍並贏得隨後的城市戰鬥。事實上,我們常常可以從立法委員質詢國防部長台灣到底能撐多久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沒有人相信國軍能獨自將共軍「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岸」,連國軍高層自己也不信。

文中指出,ISIS(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摩蘇爾戰役中耗時一年,阿拉伯聯軍則在葉門的荷台達耗費6個月的時間。考慮到這些戰鬥,中國不太可能出現「登陸後將迅速取得勝利」的既成事實,即使解放軍在台灣登陸大量部隊也是如此,因為城市將會造成戰鬥空間的破碎化,難以大量用兵。

此外,城市戰涉及巨大的後勤壓力。強大一方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優勢通常會被城鎮戰削弱,這意味著它需要更多的彈藥支出。此外,佔據城市地形是人力密集型的,城市內未被佔領的領土是有風險的,因為這會使部隊面臨尚未被清除的防御者的包圍,正如伊拉克軍隊試圖快速機動穿越城市時在摩蘇爾被ISIS發現的那樣。

城市戰鬥的資源和人力密集型性點,決定了防禦者在沿海城市的目標。海上防禦行動的重點不是針對主要的水面戰鬥艦或直接阻止兩棲穿越,而是轉移到針對在戰役期間維持入侵部隊的補給船隻,將解放軍在岸上的改裝渡輪、油輪和貨船視為重心。對於防禦部隊而言,這會以多種方式改變海上優先打擊目標。海上戰役的目標不是制海權或海上拒止,相反地是要削弱圍攻部隊的補給能力,使岸上資源消耗超過補給率。這種方法的關鍵不是要全面防禦台灣,而是要在台灣密集的城市地形中困住和消耗中國軍隊。

儘管大多數數據表明需要大量齊發的巡弋飛彈才能擊沉水面海軍艦艇,但巡弋飛彈與民用改裝後的支援艦可以實現更好的交換比。中國橫跨台灣海峽的港口既是補給船的集結點,又是補給船的後勤節點,也將成為美國和台灣的重點打擊目標。

有人認為,關注不對稱防禦讓台灣領導人擔心放棄的可能性,因為這表明美國不會很快介入,台灣需要自衛。如果美國保衛島嶼的計劃與敵方目標相結合,則可以抵消這種風險。這也將為美軍提供更可行的作戰目標,從而使美國的承諾更加可信。

以支持城市戰鬥為中心的方法將轉移美國資源的運用。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海軍和空軍將主要側重於突襲中國的補給線,而不是針對主力艦。美國戰鬥計畫人員的首要問題是維持飛機出擊率以建立制空權。由於東風-21等飛彈和共軍加油機造成的瓶頸,航空母艦需要距離共軍很遠,因此制空權與空中管制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海軍的潛艦部隊可以為打擊行動做出貢獻,並限制接近台灣的艦艇數量。雖然攻擊潛艦(SSN)不是在海峽作戰的最佳選擇,但它們可能會使解放軍消除對台灣東海岸發動兩棲攻擊的意圖。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此類衝突中的作用也將從其遠征基地作戰(EABO)概念改變,從沿海陣地對高價值海軍目標進行遠程打擊,轉變為更加以城市為中心。也就是在戰爭早期就秘密進入台灣提供建議,加強城市防禦的支柱,並指導台灣軍隊針對中國補給線所需進行打擊。

以城市為中心的方法會將美軍的任務限制在相對軟性的目標上。與制海和海上拒止不同,即使力量進一步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傾斜,這也是可以實現的。對主要港口的突襲、對海上交通線的攻擊以及對再補給船的攔截都只需要有限的反介入能力即可。

其次,如果解放軍地面部隊發現自己在登陸時處於無法擺脫的位置,隨後補給短缺並且容易受到反擊,這支部隊可能成為外交人質。雖然徹底失敗的入侵可能會轉變為封鎖,但讓中國軍隊登陸且補給率不斷下降的入侵將成為應對封鎖的手段,通過第三方承諾不對撤退部隊進行反擊,可以成為停火和撤退的基礎。

而台灣軍隊在以城鎮戰為中心的防禦戰略中,除了要加強城市的防禦建設,或者以國防思維建設城市之外,如何疏散民眾並尋找安置、加強民眾抵抗意志,將是本土防衛作戰的核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