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資取得敏感數據及科技 拜登簽行政命令嚴審「敵對國」外資

美國總統拜登15日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外來投資委員會(CFIUS)加強對特定領域外資交易的國安審查,尤其是來自「競爭或敵對國家」的外資,並更聚焦在敏感數據、網路安全、以及微電子、人工智慧(AI)等領域的交易審查。(路透)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路透》報導,美國總統拜登15日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外來投資委員會(CFIUS)加強審查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的特定領域交易,尤其是來自「競爭或敵對國家」的外資,同時更加聚焦在敏感數據、網路安全、以及微電子、人工智慧(AI)等領域。
《彭博》報導,這項命令對CFIUS審查外資交易時,新增5項國安考慮因素,包括交易對美國關鍵供應鏈韌性的影響;對美國公民敏感數據的風險;威脅國安的網路安全風險;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的產業投資趨勢;對美國科技領導地位的影響。
獲簡報的官員表示,這項行政命令指示CFIUS更嚴格審查可能影響美國技術領導地位的外資交易;國安審查外資的新標準將適用在包括半導體、AI、生技、量子運算、先進清潔能源、氣候適應技術。
這項行政命令反映了美國白宮及民主、共和兩大黨國會議員對中國的擔憂日益升高,尤其中國尋求透過投資美企,以在多項高科技產業快速和美國匹敵、或最終超越美國。
《美國之音(VOA)》報導,拜登這項行政命令指出,某些國家利用向外國投資,來獲取敏感數據和技術的訪問權,以達到損害美國國家安全之目的。不具名的官員表示,該命令雖未直接點名中資,但「資金從哪裡來、投資人是誰,很重要」。
CFIUS主席、美國財長葉倫聲明表示,這項行政命令「增強並保護我們的供應鏈免受外國威脅」,同時重申CFIUS任務就是「保護美國科技領先地位,並讓美國公民敏感資料免受新興威脅」。
葉倫解釋,拜登行政命令新增必須考量的國安因素包括「產業投資總體趨勢」(aggregate industry investment trend),就是一名外國人士逐漸在某產業或科技領域取得控制權,但一開始在審議單筆交易時,可能看不出有此趨勢。
葉倫說,網路安全因素包括惡意人士進行的網路攻擊等;與敏感數據相關的風險,因為敏感個資可被用來監視、搜尋、追蹤並針對特定個人或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