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勢一觸即發?《外交家》評論:三類族群最樂見開戰
台海局勢愈發詭譎,不少外媒均指中國對台動武企圖更加強烈。(路透檔案照)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台海局勢近來益發緊繃,戰爭是否一觸即發?引起國際關切。然而,美國線上時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9日刊登記者、國際學者穆春山(Mu Chunshan,音譯)的評論文章指出,台海「維持現狀」才符合美、中、台三方的最大利益,真正希望開戰的是三類族群:希望透過戰爭阻止中國發展的西方國家人士、對未來過於理想化的台獨派,以及天真的中國愛國主義者。
穆春山指出,他一直相信台海具有基本的戰略平衡,只要各方保持理性,這個平衡不容易被打破,但近來幾乎所有外國媒體和專家都在討論台海開戰的可能性,令他開始重新檢視當前局勢。他首先提問,中共、拜登政府和民進黨政府,究竟哪一方真的希望台海開戰?他不認為這三方此時願意不計代價大動干戈。
以美國來說,美國政府雖不斷強調有足夠能力防衛台灣和保護美國民眾,但在阿富汗戰爭狼狽收場後,並不想再次陷入戰火。況且,美方也不願意冒著美中關係繼續惡化的風險。顯而易見的是,維持戰略平衡才能使美國利益最大化。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台灣。雖然蔡英文政府強調,中共不應低估國軍保衛台灣的能力和決心,但兩岸開戰並不會使台灣獲得比當下更大的利益,維持現狀才是最佳選擇。
中共方面也不願輕啟戰端。雖然外國專家推斷,中共有意對台動武,且外媒也提出兩種解釋,一是習近平希望在任內解決台灣問題,以便樹立個人歷史遺產;二是有美國高官預測,台海6至8年內可能開戰,但穆春山認為,這都不是促成戰爭的強烈原因。
不僅習近平,毛澤東、鄧小平和其他中國領導人,一定都希望在任內達成統一大業,而這也是廣大中國民眾數十年的期待,但想要看見中國統一,不必然得靠戰爭手段,否則中共為何拖延70多年都沒動武?從實際層面來看,中國當前的處境也不容許武力犯台,不僅因為美國可能介入護台,更因為中國人民和社會都還沒準備好。
他認為,中共自然正在為「最糟情況」做準備,但還沒達到準備完全的地步,這從中國商務部近期呼籲民眾儲糧,卻令民眾誤以為即將開戰一事就能看出端倪,顯示中國社會的心理極度脆弱,民眾對戰爭的理解並不成熟。中國已40多年沒有戰事,反觀美國從2001年起就一直打仗,且在那之前的幾十年也一直參與戰爭。
外國分析家不能僅從軍事層面對中國、美國或北約(NATO)進行比較,光看到中國軍力的快速發展,就認定習近平絕對會動武解決台灣問題,因為軍事僅是影響台海局勢的其中一個層面,中共在作出軍事決策前,還必須考量中國民眾和社會的穩定性,不能將中國與北韓相提並論,某種程度來說,中共的決策方式與西方政府更相似,亦即會愈來愈注重一般民眾的態度和忍受度,而非完全依照習近平一人所想。
穆春山認為,中共現在採取許多看似準備對台動武的政策,目的是對台「極限施壓」,透過強烈威懾和清楚示警,阻止台灣朝獨立邁進及西方挺台聲浪,亦即不去打破北京的底線,這就如同美國和以色列極力避免伊朗在發展核武上打破底線一樣。
因此,真正希望台海開戰的,其實是三類族群。
首先是美國、歐洲、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中最激烈表達幫助台灣的人士。一旦中國開了第一槍,西方制裁必定緊接而來,而中國就會被國際社會孤立,經濟發展也將嚴重落後,且內部也可能發生劇變,如此便難在軍事、科技和經濟領域「超歐趕美」。因此,中共才會認定美國和西方軍隊在南海、東海的行動是挑釁。
第二類是相信即使台灣獨立,中共也會因為代價太高而不敢動武的台獨人士。他們認為,在美國幫助下,台灣雖會受戰爭影響,但長期將會利大於弊。這些人清楚,一旦台灣獨立,中國人民必定會要求中共不計代價攻台,屆時就不是中共打不打的問題,而是中共不打的話,可能就會失去民心。
至於第三類族群,則是被仇恨支配的中國愛國主義者。在他們心中,即使開戰會帶來龐大損失,但只要收復台灣,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他們認為,西方國家對於中國發展設下的障礙,都會在統一後煙消雲散。因此,他們持續鼓吹開戰的好處,許多中國民眾也已被這類人影響。
穆春山指出,這三類族群非常樂見開戰,但國際社會和外國媒體不應被他們誤導。台海開戰必定影響數十億人的生命安全,必須避免戰爭即將來臨的想像,這只是迎合了少數人的利益。
他也提到,中共近年對台的「極限施壓」,成效似乎不如預期,台灣和西方國家的反應比中共想像中更堅定,所以才會加大軍事威嚇力度。在他看來,中共並不想輕易武力犯台,只是必須對台灣與西方國家增加互動作出回應,不幸各方都因而誤判,導致「惡性循環」。
至於如何跳出危險境地,穆春山提議,華府、北京和台北當局均須冷靜下來,並由一個調解方負責為局勢降溫,新加坡不失為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