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東岸海溫、黑潮正在變化 分析:對共軍攻台有利有弊
分析指出,在中國攻台計畫中,潛艦扮演重要角色,但台灣東部的洋流變化,可能對其行動造成影響。圖為共軍長征10號核潛艦。(資料照,美聯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香港《南華早報》4日報導,台灣東岸是中國攻台計畫中非常重要的作戰場域,中國軍事科學家更已花費10多年,研究流經此處的全球第二大洋流黑潮的狀況。不過,軍事分析指出,該海域近來水溫上升,已對黑潮帶來改變,進而影響共軍潛艦的行動。
報導指出,一個名為「南海海潮」(South China Sea Wave)的社群平台帳號,近期張貼一篇軍事分析報告,指黑潮狀況的變化可能阻礙中國攻台行動,但也創造新的進攻契機。
報告指出,沖繩附近海底火山活動的增加,已造成台灣東岸海水溫度改變,並且影響黑潮的流動,這種情況可能有利於共軍潛艦發動攻擊,但要是反過來遭受攻擊,試圖撤退回中國大陸,恐怕會更難逃脫,因為屆時將逆著黑潮而行。不僅如此,渦流和逆流也可能影響水下魚雷發射路徑,若未能妥善調整,就可能錯失目標。
共軍從中國大陸發動攻擊時,台灣東部是較難進攻的位置,因此那裡設有台軍重要的基地,這也成為共軍攻台計畫的關鍵。黑潮源自菲律賓呂宋島海域,往北流經台灣東部海域後,沿日本往東北向前進,將來自熱帶的溫暖海水帶往寒冷的北極海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學院研究員高瑞連(Collin Koh)表示,共軍海軍潛艇學院已花費10年以上研究黑潮對潛艦作戰行動的影響,因為潛艦不僅將在台海戰事中負責反制美國及其盟邦,還擔起封鎖台灣的重任,包括阻台接受外援、進行貿易和商業往來,迫使台灣屈服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