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肛測」武肺真有必要? 微生物學家揭真相
中國當局利用「肛拭子」檢測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引發外國入境民眾、官員反彈。(圖翻攝自微博)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當局利用「肛拭子」檢測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引發外國入境民眾、官員反彈。即使中方指出該措施有科學依據,但一名微生物學家指出,雖該方法有一定意義,但大規模採行此類檢測方式,依據仍不夠明確。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紐約蒙特弗爾醫療中心(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的微生物學家塞姆薩克(Wendy Szymczak)受訪時講解了「肛拭子」檢測的優缺點。她指出,肛測的主要優點是能在症狀出現後更長的時間內測出病毒,約是傳統鼻咽拭子的兩倍,更可能長達70天。
塞姆薩克表示,肛測是否有用,端看患者狀況以及檢測目的,但並非所有病人都會在糞便裡排出病毒;至於為何病毒在糞便排出的時間較上呼吸道為長,塞姆薩克說目前仍無從得知。
不過塞姆薩克強調,肛測絕不能當唯一的檢測手段,也得同時做鼻咽拭子檢測,但她認為問題就在這裡,「既作鼻咽拭子,又作肛拭子檢測是否有意義?」因為這樣就得需要更多的額外工作量以及資源,也會對旅客造成很大的不適。
塞姆薩克也說,若感染的病患「只」在糞便中排出病毒,他們也不清楚這代表什麼,更無法知道病患是否會構成感染他人的風險。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