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制裁恐將緬甸推向北京? 外媒分析:中國未必有利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2020年1月出訪緬甸,並與總統溫敏會面。(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緬甸軍方1日發動政變,拘捕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等政要,美國及聯合國安理會先後表態,不排除對發起政變的軍方實施制裁。對此,有外媒特刊專文,分析緬甸當前處境對中國帶來的利弊影響。
《美國之音》報導,在聯合國安理會宣布不排除對緬甸政變發起者實施制裁的同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重申中國與緬甸的友好關係,並要求國際社會不應做出激化矛盾、使局勢複雜化的行為。
《美國之音》引述多位國際要人的觀點指出,西方世界對緬甸採取制裁等行動,可能迫使該國遠離民主國家並投入中國懷抱,進一步加劇美中兩國緊張關係,有觀察人士更認為,中國在緬甸政變中可能扮演鼓勵軍方的角色,呼籲有關單位加以調查。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緬甸當前局勢對中國而言未必有利,特別是在經濟層面。
《美國之音》指出,中國作為緬甸第2大投資者,對緬甸貿易約占該國貿易總額的3分之1,對此,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東南亞項目資深研究員希伯特(Murray Hiebert)認為,若以中國在緬甸利益為出發點,翁山蘇姬的民選政府將比緬甸軍方對中國更為有利。
《美國之音》引述緬甸時報記者劉忠恩此前發表的觀點,稱中國當前在緬甸最大計畫「中緬經濟走廊」是在翁山蘇姬執政時期簽訂,而中國投資的密松水電站項目則是在2011年由緬甸軍方背景的登盛政府宣布停建,綜合考量緬甸軍方過往對中國投資興建的基礎建設常有意見,這次由軍方掌權,對中國經濟投資的利益未必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