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原爆70周年 曼哈頓計畫科學家燒毀日記永藏秘密

    畢德森博士回憶過去參與二戰的種種回憶。(擷取自紐約時報)

    畢德森博士回憶過去參與二戰的種種回憶。(擷取自紐約時報)

    2015/08/05 22:2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明天是廣島原子彈爆炸70週年,美國物理學家畢德森(Benjamin Bederson)為當年參與研發原子彈的工作人員之一,他表示,「曼哈頓計畫」成功製造出來的原子彈所拯救的人數,遠超過殺死的人,但當說到細節,他翻開日記翻到美國在廣島上空投擲原子彈的那天(1945年8月6日),此頁上卻燒穿了一個洞,讓發生在這天的事情永遠消逝在歷史的洪流中。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先前於紐約大學任職物理學教授的93歲的畢德森,是二戰期間參與「曼哈頓計畫」最年輕的工作人員之一。畢德森講述當年,初踏入位於田納西州、原子彈開發要地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發現到許多看似為蒸餾廠的工廠,「我還以為他們想製造酸奶讓德國人全喝醉,但我當然是猜錯了,那些蒸餾爐是在從鈾-238當中蒸餾出能製造炸彈的鈾-235。」

    畢德森日記裡的1945年8月6日那一頁,除了一個燒穿的痕跡外,沒有任何可供辨識的文字。原因是,他在美軍丟擲原子彈後重新翻閱日記的時後,覺得當初關於原子彈的一切事物寫過頭了,才會把該頁燒毀,事隔多年,他依舊不想講述燒掉的那一頁究竟寫了些什麼,但畢德森認為當年使用原子彈是一個正確的決定,「當時日本軍方並沒有要停戰的意思,因此原子彈拯救的人比殺死的人來的多,但這不可同日而語,現在世界各國應該能夠明智的撤除所有的核武。」

    畢德森博士年輕時穿著軍服的樣子。(擷取自紐約時報)

    畢德森博士年輕時穿著軍服的樣子。(擷取自紐約時報)

    政府高層寫給畢德森博士的信件,感謝他參與曼哈頓計畫。(擷取自紐約時報)

    政府高層寫給畢德森博士的信件,感謝他參與曼哈頓計畫。(擷取自紐約時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