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國家隊-時事求是〉從前,國家隊

2019/08/05 05:30

只要政府釋放一定的貸款優惠等誘因,國家隊就可組成;但要能持續運作,則要符合企業經營的需求。(資料照)

記者魏錫賓/專題報導

不管是供應鏈的組成或是支援體系的建立,在企業爭搶市場時,至少有集體作戰的整合優勢;但團結不一定都力量大,如果團而有心結或團而不合作,即使有政府的資源挹注、能從更好的起跑點出發,也無助於奔向終點。打群架,若讓烏合之眾各行其道、各取所需,輸贏後都作鳥獸散;國家隊,永遠只會是個名詞。

國家隊不一定能成功

國家隊理論上應是同一領域菁英的集合,正式選拔後,再集中訓練、培養默契,然後設定目標,代表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國有企業的營收、獲利占主要產業動輒30%以上的中國,就常以國家力量扶植個別企業與產業,藉助政策獨占、優先採購、補貼、投資等方式集中資源,打造短期的競爭優勢。過去20年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攻城掠地,中國式的發展模式,也吸引更多注意。

然而國家隊不必然成功,中國也是鮮明的例子。有時國家隊組成,反成產業陷落的開始。部分技術門檻低的產業陷入紅海市場的爭奪戰,像太陽能、LED都曾經血流成河;而尖端科技的搶進,即使資源超越比例的投入,依然搶不到前排位置,如半導體產業的某些領域,不是短期就能見效。

企業團隊更有戰鬥力

與中國不同,在國有企業所占比例不高的大部分民主國家,很難以國家力量將資源移離效率更高的地方,也無法只鎖定個別企業與產業挹注資金;因此,不會有中國式的成功,卻也能避免中國式的失敗。

因為政經及產業環境沃土而自然發展出的產業,更能可大可久,形成不易斷裂的生態鏈;但自然發展出的產業,有一定條件,譬如:技術、人才、市場、原物料,甚至是機運等,官方不一定能夠創造或提供。

現在5G、AI等新興產業都有國家隊,還有風電、網銀、新南向等,不過,隊長是誰、教練在那裡?如何衝鋒?要達成怎樣的目標?似乎都不明確,有些熱潮過後就散了。政府若要組織國家隊吸引企業積極參與,只要有一定的貸款優惠等誘因;但要能持續運作,則要符合企業經營的需求,否則只是給個面子、出些錢,彼此一時增加形象分數而已。

以國家力量單獨衝刺產業,必然顧此失彼;在民主國家,民間商業力量更強大。業者主動組織團隊,可以策略聯盟、併購等方式進行,並依市場、供應鏈的需求而調整,更具有彈性。因為是看見商機或彌補缺點而結合,反更有成功的機會。

國際競爭總是激烈,官方及民間企業各擅勝場,有機結合,才能達到設想的效果。如果只是團隊組了、資金給了,但最後要達成什麼目標,卻不清楚,也辦不到;國家隊可能只會成為被懷念或批評的名詞。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