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封面故事〉金管會吹響號角 金融機構整併劃重點

2018/08/27 06:00

金管會金融機構整併誘因政策方向公聽會,會後的結論僅適用民民併。顧立雄指出,金融整併是指「非合意併購」,如果公公或公民要合意併購,且財政部同意,資本計提誘因並未排除。(資料照)

記者魏錫賓/專題報導

金融業總獲利有突破新高機會,但本國銀行的平均淨值報酬率(ROE;即股東權益報酬率),在最近四年卻連續下降,更多家本國銀行的獲利能力低於國際上認定的低獲利標準;為了提高競爭力,金管會研擬金融機構整併誘因,預定在10月底前完成配套法規的調整,不過,初步適用對象僅限於非公股金融機構。

本國銀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金融機構整併有誘因僅限民民併

銀行家數過多,常被視為金融業獲利不佳的原因,行政院在2018年6月14日通過「金融發展行動方案」,在銀行業部分有「增加整併誘因並鼓勵創新,提升金融競爭力」策略,希望透過研議修正「金融控股公司投資管理辦法」,增加整併誘因,以擴大金融機構規模,協助銀行布局國際。

行政院通過政策方案後,金管會在7月5日召開增加金融機構整併誘因政策方向公聽會,邀集中央銀行、財政部、金控、銀行、證券商及保險業代表參加。不過,結論重點之一為「政策對象為非公股金融機構」,就是申請併購的一方初步設定為財政部不具公股管理權的國內金融控股公司或銀行,被投資對象則為財政部不具公股管理權的國內金控、銀行、保險公司及證券商,也就是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強調的「民民併」。

公股銀行合併機會小等水到渠成

公聽會後的結論雖指出僅適用民民併,不過,顧立雄後來在面對質疑時指出,金融整併不包括「公公併」及「公民併」,是指「非合意併購」,如果公公或公民要合意併購,且財政部同意,資本計提誘因並未排除,這是政策考量,但不開放公股行庫啟動或被啟動敵意併購。

財政部的態度相似,不反對合意併購,但目前並無主動促成公股行庫的合併計畫,部長蘇建榮在上任後曾表示,未排除公公併的可能性,若公股銀行評估後認為能發揮綜效,也願意整併,財政部樂觀其成。

泛公股是否是公股?官方應釋疑

顧立雄說,「金融業是高度監理行業,非合意併購先從資本比較充足的民營金控或銀行開始,政策上比較可行。」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指出,金管會的態度或許是認為民民併比較快,因為處理公股確實比較麻煩,不但要經過立法院這一關,也可能要面對工會的反彈等。

不過官方的民民併的定義,可能和民間不大一樣。魏啟林就提醒,像一銀民股占一半以上,算不算民?應該算吧,它是公股控制銀行,但不是公股銀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