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判決書淪報復工具 該怎麼辦?

    書類揭露地址 害人好慘

    書類揭露地址 害人好慘

    2016/04/02 06:00

    〔記者陳慰慈、涂鉅旻、項程鎮/台北報導〕男子湯景華依判決書住址縱火尋仇,引發社會震驚,新北地院指是依刑事訴訟法規定;有法界人士建議,判決書只要揭露足以辨別出特定被告身分即可,地址不一定得全都露。

    新北地院指出,依刑事訴訟法51條規定,刑事判決書應記載被告姓名、住所或居所地,並無告訴人資料;民事判決書依民事訴訟法226條規定,除與刑事判決書相同,還會有原告地址。

    新北地院表示,除性侵案、少年案等不能公開的案件,判決書正本中被告的人別資料均得依法揭露,當事人如要求隱匿住家地址也不行,因於法無據。

    是否要修刑事訴訟法?立委們意見不一。立委蔡易餘建議修法,用代號蓋住判決書原有資訊,立委顧立雄認為本案屬「個案」。

    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表示,如外界認為有安全疑慮,會研究是否向司法院建議適當隱匿;司法院秘書長林錦芳則認為,有心尋仇難防,最好從教育著手。

    民間司改會執行長高榮志表示,地址並非必要資訊,建議依案件種類修法,但他不建議全面一律不揭露,以防範院、檢逃避監督。

    律師蔡皇其建議法院未來在開庭時可主動詢問原告及被告,是否想隱匿部分人別資料,如要可主動申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