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高雄》環境DNA助攻 一杯海水驗出133種魚

透過「環境DNA」(eDNA)檢測技術,國家海洋研究院在太平島海域驗出133種魚類,其中101種在台灣魚類資料庫並未記錄曾在太平島海域出現過。圖為太平島海域。(資料照,海巡署提供)

透過「環境DNA」(eDNA)檢測技術,國家海洋研究院在太平島海域驗出133種魚類,其中101種在台灣魚類資料庫並未記錄曾在太平島海域出現過。圖為太平島海域。(資料照,海巡署提供)

2024/08/24 05:30

記者洪定宏/專題報導

南沙太平島海洋生態豐富,但因距離台灣近九百浬,調查研究不易,拜科技進步之賜,國家海洋研究院只須舀回「一杯海水」,透過「環境DNA」(eDNA)檢測技術,就驗出一三三種魚類,其中一○一種在台灣魚類資料庫並未記錄曾在太平島海域出現過,例如七星底燈魚、深海狐鯊等。

國海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主任張至維強調,潛水、網具採樣等傳統調查,不容易發現夜行性或躲藏習性的生物,這一百餘種魚類不是新品種,只是不曾在太平島海域被發現,「環境DNA」技術成為最新利器。

該中心助理研究員陳宜暄說明,生物在活動及死亡過程,會將含有細胞碎屑的皮屑、毛髮、鱗片遺留在環境中,從水樣或沉積物等環境樣本提取的DNA,就稱為「環境DNA」;中心研究員沈康寧說,國際上基因檢測技術不斷突破,二○一五年起,只須舀一杯海水化驗,就能得知哪些生物曾經生存。

張至維表示,國海院、海保署、漁業署、水試所已在包括太平島、東沙島等台灣海域,設置超過百處調查採樣點,進行長期海洋生態監測,國海院三年前起至今斥資千萬元投入環境DNA調查研究。

國海院院長陳建宏強調,長期生態基線調查很重要,國海院已建立「全海域基礎生態調查環境DNA」資料集,結合國海院水文、地形底質和生態等多項全面基線資料,方便使用者交叉搜尋,為海洋科學的進階應用提供強大的基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