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重蹈覆轍 北院曾推民事審查庭 失敗收場

高等法院院長高金枝,為了紓解法官負荷,拍板成立高院民事庭史上第一個審查中心。(資料照)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高等法院首創審查中心,試圖紓解龐大民事案源。曾任高院民庭法官的伯衡法律事務所執行長黃珮茹分析,高院屬於二審,除了要審理一審上訴案,還要負責廢棄發回的更審案,猶如夾心餅乾,再加上會上訴跟廢棄的案質多半複雜,審理須花時間,法官負荷自然增加。至於審查中心能否達到預期效果,黃認為這是史無前例的作法,待四個月後分案的情形才能論斷。
民事負荷重 審查中心受期待
黃珮茹表示,二審須實質審理一審上訴案件,無法發回,這些案件案質通常較繁雜,金額龐大,當事人意見也多,拉長審理時間;另則要處理三審廢棄發回的案子,攸關法律見解,亦屬不易,因為位處一、三審之間,夾心餅乾的案量分外吃重。
黃珮茹指出,高院轄區南到新竹、東到宜蘭,要審七所地院的案子,又有許多重大金融案件,民庭卻只有九十九位法官,每個月新收約一千案,負荷不輕,且高院採合議制,除了自己的案件,還要負責陪席,相較於一審獨任審理,審結時間變長。
她認為,審查中心最能著力之處,應該是試行調解部分,當事人經歷過一審判決,心中已有一把尺,若再經二審審查中心開示,應可提高調解成功率,撤回許多不必要的訴訟。
黃珮茹說,刑事案件因犯罪事實固定,調解較具成效,民事案件則因當事人隨時可變更請求權,且訴訟價額可追加,框架不易確定,審查中心是否能發揮成效,有待檢驗;她提醒,案件進入審查中心四個月後才分案,可能會被當事人質疑效率。
一名法官直言,台北地院二○○八年曾推行民事審查庭,但因審查庭跟審理庭法官見解不一致,產生不少問題,兩年後告吹,高院如今推行此制度,要注意是否涉及爭點整理,而有影響審判核心的問題,以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