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互助會在台已數百年 官方屢禁不止
彰化和美老人互助會破產欠7億,無助的會員參與連署。(資料照,民眾提供)
記者林良哲/特稿
近年台灣各地老人互助會倒閉問題層出不窮,但此一組織形式淵源已久,漢人移民來到台灣開墾時,即引進此制並發展,官方屢禁卻不能止,而此具「互助」性質的制度雖立意良善,卻也受人性貪婪影響而有所變質。
性質類似人壽保險
在漢人社會中,養生送死為人之大倫,為父母舉辦喪禮儀式的花費更是龐大。早年移墾社會的移民收入不豐,為了籌辦喪事,以互助為主的民間組織「父母會」(或稱孝子會、長生會、福壽會等)相當盛行,會員在尊親死亡時,相互捐助喪葬費用兼祭祀神明,性質與現代的人壽保險相近。
日本人類學者伊能嘉矩於一九○一年前往澎湖網垵踏查時,發現當地也有「父母會」。日本統治台灣時,為了解當地習慣而成立台灣舊慣調查會,報告書也羅列各地的「父母會」規約,認定這是台灣民間特有的「私法」,並未嚴厲禁止。
立意雖良善 侵占會費財產不時發生
大約二、三十年前,隨著社會工商業發展變遷,「父母會」形態開始改變,尤其是各鄉鎮老人會的成立,讓原本以替父母舉辦喪禮為目的的父母會,演變成老人互助會等組織,會員數動輒成千上萬人,每月收取龐大會費,卻也不時引發人謀不臧、侵占會費財產的情況。
但整體來說,老人互助會仍有其社會功能,若好好經營,確實能為社會穩定提供力量,目前已有部分縣市政府要求老人互助會由社會局處列冊管理,固定由政府委託會計師前往稽核,並節錄查核報告公告周知,以保障會員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