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話題》法界︰AI有助公平 期待量刑可測
AI量刑資訊系統特點
也有律師質疑 審判獨立 法官參考否待觀察
〔記者錢利忠、謝肇明/綜合報導〕司法院推動AI量刑資訊系統,提供量刑趨勢給職業法官或國民法官參考;對此,法界普遍樂觀看待此系統,期待量刑標準能更趨向一致,不僅能提升判決的可預測性,也有助於公平,不過也有法界人士認為,基於審判獨立,每個案件的案情不同,此系統無法律的效力,法官量刑時會否參考,仍有待後續觀察。
身為劍青檢改成員的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達表示,例如詐欺等類案件,量刑過低常飽受民眾詬病,但司法實務上,每個判決都涉及不同因素影響量刑,如不分類及統計這些因子,只看判決結果很難看出現況與趨勢,不易給法官、檢察官、辯護人及被告具體參考和指引。
林達認為,司法院量刑系統在原架構上改進,應是好的方向,愈早開始愈可累積經驗及持續進步,除回饋給法官,也回饋使統計更進步,希望科技能更多地導入司法,使司法更有效率與透明。
律師陳宗元說,前一代的量刑資訊系統,可能因為需要人工處理判決中的相關量刑因子及刑度,所以資料過少,搜尋結果難以確定有無代表性,也常發生查無結果的情況;若能利用AI對所有判決進行文字探勘,獲取較大量的資料,量刑因子及刑度搜尋結果應較有參考價值。
不過,陳宗元也質疑,基於審判獨立,個案情形不同,此系統並無法律效力,法官量刑時會否參考?與該系統搜尋結果差異過大的判決,是否會因此遭上級審撤銷改判?均有待觀察。
檢察官︰判決應納入國民感情
橋頭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陳竹君表示,量刑資訊系統引進或許可以提供法律素人的國民法官在量刑時有初步的參考基準,但因系統建置有其限制,例如部分罪名已修法、判決資料限於一審判決及一人一罪等,所以無法完全依賴量刑系統決定刑度。再者量刑本來就是判決最困難的地方,也是部分職業法官判決經常引起民眾不滿之處,因此輔以國民法官制度,呼籲判決應要納入國民感情,就算有量刑系統,仍然無法全然倚賴AI分析固有判決結果,而取代國民法官對量刑審理的實質參與及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