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日日shoot》國海院多音束地形測繪/驚見台灣灘慘變尖頭坑洞

國家海洋研究院透過「多音束地形測繪」技術,呈現台灣灘海床被人為破壞後的坑坑洞洞。(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

國家海洋研究院透過「多音束地形測繪」技術,呈現台灣灘海床被人為破壞後的坑坑洞洞。(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

2022/02/08 05:30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位於台灣海峽南側的台灣灘,長年來慘遭中國盜砂船嚴重破壞,推估每年被盜走數億立方米的砂體。海委會國家海洋研究院(簡稱國海院)透過「多音束地形測繪」技術,呈現台灣灘海床遭人為破壞的坑坑洞洞,有的坑洞深達六公尺,令人怵目驚心,讓國際看到中國盜砂船的惡行。

有的坑洞深達6公尺

國海院指出,台灣海峽最淺處在澎湖群島西南方,被稱為「台灣灘」的海域,總面積約八千八百平方公里,這是平均水深僅廿公尺的淺灘砂丘所構成的海底沙漠,蘊含豐富的海砂資源,卻淪為中國盜砂船覬覦目標,每年盜走數億立方米的砂體,嚴重破壞海洋生態。

國海院二○一九年四月成立後,隨即針對台灣灘生態進行調查,去年夏天租用專業測量船,選擇四個區域,運用「多音束地形測繪」技術,透過聲波描繪台灣灘的地形,發現原本平滑的海床,到處都是遭人為破壞、呈現坑坑洞洞的慘況。

其中探測船探測第三區,測繪圖顯示,每個白圈內(長度一點五公里不等)都有許多黑點(遭盜砂處),代表海底遭盜砂後成為陡峭的尖頭坑洞,有的坑洞還深達六公尺,由於坑洞就算被海流沖刷,也應呈現平滑狀態,會出現陡峭的尖頭坑洞,證明屬人為破壞。

能否復原 暫無法評估

因為只是初步測繪,國海院沒有精算人為破壞坑洞的總面積,有待擴大調查再釐清。

國海院分析,海床為海洋生物棲息地,遭人為破壞後,會導致原本的生態改變。至於有哪些海洋生物受影響?將來能否復原?國海院強調,這些都必須再長期監測,目前無法評估。

由於台灣灘生態僅調查兩年、地形測繪一年,基礎資料不夠,國海院已呈報給海洋委員會,向行政院提出「全國海域基礎資料調查」中長程計畫,必須獲得通過後,才能有充裕經費,擴大調查範圍與深度,再進一步研擬復育或維護生態資源的方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