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2學者支持現行原住民身分法 從姓/傳統名字 原民身分門檻

出身漢父原母家庭的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陳張培倫支持現有「原住民身分法」規定,認為透過從姓取得更強力的身分認同,是目前較佳的方式。(圖為資料照,屏東縣瑪家鄉親善公主,非新聞事件當事人)

出身漢父原母家庭的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陳張培倫支持現有「原住民身分法」規定,認為透過從姓取得更強力的身分認同,是目前較佳的方式。(圖為資料照,屏東縣瑪家鄉親善公主,非新聞事件當事人)

2022/01/19 05:30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原住民身分法」規定,從具有原民身分的父親、母親或原民傳統名字者,可取得原民身分,史丹佛人類學博士陳叔倬與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陳張培倫本月十八日不約而同支持此制度,認為透過從姓取得更強力的身分認同,是目前較佳的方式。

陳叔倬指出,血統是一個門檻,但要獲得身分,應有進一步的行為認同,例如從姓,以增加認同強度,因此他支持「從姓/傳統名字門檻」,除確保原民身分認同,還保障權益,避免無限擴張的窘境。

他解釋,升學、公職考試、留學等項目均外加原民名額,必須族內競爭,民眾透過從姓表彰身分認同,可舒緩競爭壓力,降低階級化可能性。

若只有血統主義,未設門檻,原民數量將暴增,陳叔倬認為,可能帶來原住民保留地的問題,使宗親內管理失效,造成保留地全面瓦解。他坦言,費盡一番功夫才說服長輩讓小孩從母姓,長輩現在不但支持,還鼓勵延續原民文化。他本身也通過族語中級認證,鼓勵卅五%尚未改姓者以行動支持原民。

出身漢父原母家庭的陳張培倫也支持現行法,直指「台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載明「原住民有權決定誰是原住民」,原民立委當初立法把混血原住民納入身分保障,卻也增加從姓門檻,避免過度擴張,某種程度可保護原民權益。

陳張培倫解釋,只有血緣、但價值觀零散的聚合,未必能延續原民文化,而改姓過程雖繁瑣,卻也是一種對原民身分的認同手段,建構集體向心力。他認為,個人權益雖然重要,但集體權亦不可忽視,若大法官宣告現行法制違憲,未來修法方向是否會對多數原民更有利,恐未定之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