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

臺北市 17-18 ℃

律師轉任法官 口試「主觀取代客觀」/報考者:有想法者常遭「洗臉」

表格

表格

2020/11/27 05:30

網搜盤問 非考核專業

〔記者張文川/台北報導〕已進行8年的律師轉任法官遴選作業,呈現的景況卻是律師報考意願趨向低落,一位曾申請轉任法官但落榜的律師表示,目前轉任甄選的筆試、書類審查幾乎全數過關,全部留到最後一關的口試定勝負,但口試提問大幅依據網搜資料「盤問」受試者的過往言行,充斥主觀的道德審判,而非考核專業能力,曾有律師為冤獄案申冤,也有律師曾在臉書讚同資深律師張靜的「9成法官貪污」之說,結果在口試會場遭遴選委員連番敵意地質問「洗臉」,最後毫不意外地被刷掉。

考生質疑評分不公開

這位仍憧憬轉任法官的律師指出,司法院近年決定以口試定江山的理由,不外乎要透過面對面觀察,遴選出個性、品德適合當法官的律師,但操作面卻是主觀取代客觀,法學素養淪為其次,口試每次只有一名考生進場,一般研究所都是一次考3人,考生至少可相互觀摩比較問題是否公平,律轉法口試缺乏監督機制,考生只能一個打十幾個遴委,口試評分也不公開,不得不懷疑其間有不可為外人道的黑箱成分在內。

該律師說,許多同學應考後皆會分享口試心得,發現口試委員大多針對在網路上搜尋到的考生事蹟、文章或報導,接力發問質疑律師接案、開記者會的動機不純、手段不良,甚至不客氣地質問是否想出名、利用媒體影響審判,30分鐘口試時間將受試者「誅心」一番,幾乎沒在問法律專業問題。

「傾向錄用乖乖牌」

他指出,近年榜單也可明顯看出,平時低調、網路痕跡少的律師,較易上榜,但其過往接案件的品質和用心度未必較優;至於過去較有聲量、有想法、樂於表達意見、承辦矚目或負面案件、肯為當事人對外發聲的律師,愈容易落馬。他認為,法官遴選委員會傾向錄用沒有聲音的乖乖牌律師,寧願不足額錄取,也要防範有主見的律師進入法院體制。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林永頌說,台灣法官環境資源不足、案量大,讓不少年輕有抱負的律師裹足不前,司法院、檢方應設法減少法院訟源、案量,以提高律師轉職誘因,日本人口是台灣5倍多,但經法律授權的警、檢先期處分權,實際進入法院的案件比台灣還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