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法官實施首年成效 司法院:對司法信任度大幅提升
司法院今天由刑事廳長李釱任、新聞及法治宣導處處長陳婷玉共同主持記者會,說明國民法官實施首年(2023年)成效,調查結果顯示,國民法官參與審判後對司法信任度「非常信任」者,從18.7%上升至64%,逾9成願意再次擔任國民法官。(記者楊國文攝)
〔記者楊國文/台北報導〕司法院今天舉行國民例行記者會,由刑事廳長李釱任就國民法官制度施行第一年(即2023)參與實施成效、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專案報告。李釱任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國民法官對司法信任度從參與審判前「非常信任」僅18.7%,至參與審判後提升至64%,整體信任比率(非常信任加還算信任)則從參與審判前的90.7%,提升至100%,對實施國民法官制度是正向鼓勵。
至於再次參與國民法官的意願,高達91.3%願再次擔任國民法官,非常願意的比率,則從參與審判前的50%,上升到參與後的63.3%,增加13.3%。
調查也指出,2023年經國民法官審理並宣判案件中,唯一一件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是北院審理的鍾男涉啞鈴殺父案,此案最終考量鍾男因罹患思覺失調症,判處12年徒刑、宣告監護3年,此案經上訴後撤回,另外,殺人罪上訴者有六案,上訴率為85.7%,引起轟動的季婦殺夫案並未上訴二審。
李釱任廳長表示,「國民法官選任情形」方面,2023年備選國民法官複選名冊人數為11萬8939人,合計審結16案,各地院抽出個案所需候選國民法官3240人,依規定審核除名後,選任期日應到2352人,實際到場1080人,到場率為45.9%,選任率為千分之一(即0.1%)。其中各階段「性別」比率,男女大致相當;「年齡」則以40-49歲人數最多。
李釱任說明,「國民參與審判案件審理情形」方面,宣判案件均為單一被告(被告16人;16件),罪名以「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致死罪(酒駕致死罪)」5件、「殺人罪」7件佔多數。
李釱任指出,以各程序進行時間來看,否認案件「調查罪責證據」及「訊問被告」平均時間,均多於認罪案件;認罪案件「調查科刑證據」及「評議程序時間」平均時間則多於否認案件。
另外,審結案件整體上訴率為75.0%,「加重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妨害交通致死罪」、「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及「傷害致死罪」上訴率則均為百分之百(100.0%)。審結案件複數委任及辯護來源,平均每位被告有2.1位辯護人,來源以「法扶律師」17人最多,其次依序為「自行選任」10人、「義務辯護人」5人及「公設/約聘辯護人」2人。
李釱任也指出,司法院已於今年3月及4月完成法院約聘辯護人公開甄選作業,共錄取11位約聘辯護人,依意願分發至全國各地院執行刑事辯護業務,預計今年8月與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協同辦理「公設/約聘辯護人國民法官工作坊」,精進法庭辯護技巧及對制度認識,以充實辯護量能。
李釱任表示,國民參與審判成效評估委員會將持續進行必要調查研究,逐年提出成效評估報告。成效評估委員會已分別於今年2月份、4月份在司法院國民法官網站公布112年度「一般民眾認知度調查結果報告」及「國民法官問卷調查結果報告」;「國民參與審判案件實施情形報告」則預計於今年7月下旬公告,歡迎民力上網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