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認同法官清廉比例增加 法界:一種警訊不應以此自滿
司法院說明,依據調查顯示,民眾對法官清廉度評價,由2020年的4成26認為清廉,已提升至今年5成37,顯見廣納建言、逐步推行司法廉政作為已見成效,但法界認為,民眾對法官清廉政度仍偏低,是一項警訊,不應以此自滿。(記者楊國文攝)
〔記者楊國文/台北報導〕多少民眾認為法官清廉?司法院表示,民眾對於「法官」的清廉度評價,從2020年的4成26,已提升至5成37,增加11個百分點,「法官以外人員」(如書記官、司法事務官、法警等)從2020年的4成45,至今年攀升至6成36,增加19.1個百分點,顯見推行各項司法廉政作為已見成效,將持續推動廉政工作。
不過,不具名法界人士認為,民眾對法官的清廉度僅5成3肯定,顯示仍有近半民眾不認為法官清廉,這是一項警訊,可說是「不及格」,「法官清廉是基本要求,清廉沒有差強人意的空間」,司法院應引為殷鑑,痛下針貶,不應以此為滿足,應大幅提升民眾對法官清廉度。
司法院26日舉行「112年度廉政會報」,邀請最高檢察署主任檢察官呂文忠、全國律師聯合會理事長尤美女及臺灣透明組織理事長施能傑等三位外聘委員與會,並提出建言,協助精進各項廉政工作的推動。
關於民眾最關心的「法官」清廉度民意調查,司法院指出,依據歷年「民眾對司法清廉認知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法官」清廉度評價,由2020年的4成26認為清廉,至今年提升至5成37,增加11.1個百分點;至於民眾對「法官以外人員」清廉度評價(如書記官、司法事務官、法警),則從2020年4成45認為清廉,至今年攀升至6成36,增加19.1個百分點。
司法院說明,司法的革新與信賴,除透過政府機關以廉政會報外聘委員機制,提出廉政政策建言外,內控機制控管亦非常重要。
今年司法院政風處即針對「遺失物及民眾留置保管物流程」、「贓證物品管理」、「國有公用財產」、「機關金錢債權」及「多元繳費流程」等業務辦理專案稽核,協助機關精進管理作為或改善流程,以提昇行政效率,期許政風處暨各法院政風室能夠協助機關預防風險,共同維護司法廉明。
司法院也表示,因應國民法官新制施行,於事前預防及風險管控可能衍生的國民法官廉政風險與安全問題,司法院今年6月舉辦「誠信.保護.國民法官論壇」,蒐集各方意見,製作「國民法官關懷影片」,以6種不同職業民眾被選任為國民法官後,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及因應措施,涵蓋安全保護、保密、媒體採訪、國民法官倫理等多項議題,提醒民眾在擔任國民法官時,所需注意的權利及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