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業者原物料申報不實 被追繳1296萬元空污費
最高行政法院判業者應繳1296萬元空污費確定。(資料照)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嘉義縣一間塑膠製品業者,2018年經嘉義縣政府環保局稽查出進貨原物料使用量申報不實,決議依「空氣污染防制法」追繳高達1296萬元的空污費,業者不服,興訟要求撤銷千萬罰單,日前被最高行政法院駁回,全案確定。
該間塑膠製品製造業者,於凹版印刷作業製程中使用揮發性有機物(VOCs),依規定應申報繳納空氣污染防制費。嘉義縣政府環保局2018年9月19日派員會同會計師前往進行2017年的空污費查核作業,發現業者該年度的進貨原物料使用量與申報量不符。
業者2018年10月15日補充明細分類帳、進耗存統計表、廠商進貨彙總表、溶劑油墨廠商耗用統計表等資料,環保局重新核算它2013年第3季至2018年第2季的溶劑及油墨使用量後,依空污法、空氣污染防制費收費辦法及行政程序法等規定,重新核算追溯5年、即2013年第3季起至2018年第2季應繳的空污費,命業者補繳差額1522萬6774元。
業者提起訴願,獲得行政院環保署撤銷前處分,嘉義縣政府因而重新核算,認定2014年第2季至2018年第2季的溶劑使用量計41萬6479公斤、油墨使用量50萬0670公斤、膠水1080公斤及殘墨量計3萬3660公斤,應繳納的空污費為1337萬1043元,扣除原已申報繳納金額40萬5933元,共計應補繳1296萬5110元。
業者不服,興訟要求撤銷補繳處分,強調嘉義縣政府的時效認定有問題,自己需補繳的費用並沒有那麼多。
最高行政法院指出,徵收空污費是為了落實污染者付費的精神,讓污染者負擔因其產生空氣污染物所增加的社會成本,促使改變其行為,以達污染減量目的,因此,空污費的追繳屬特別公課,應適用行政程序法的5年時效。
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關於空污費追繳時效計算,參照空污法規定,逃漏空污費者,主管機關得重新計算追溯5年內的應繳費額,而所謂追溯應繳費額,應自各級主管機關通知「限期繳納截止日之次日」或「逃漏空污費發生日」起算。
合議庭說明,空污費的徵收與稅捐的稽徵,皆以義務人於法定期間內自行申報,再由主管機關以其申報作為審核數據,並通知其審查結果,故空污費追繳的消滅時效,應類推適用稅捐稽徵法第22條規定,亦即已在規定期間內申報繳納者,自申報日起算,即以申報日為逃漏空污費發生日。
綜上,合議庭直指嘉義縣政府處分無誤,日前判業者敗訴,全案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