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身障聯盟︰精神障礙者遭輿論妖魔化 應撕下污名化標籤

身心障礙聯盟及多個障礙團體今日發表共同聲明,強調人人都可能罹病,妖魔化攻擊疾病,只會造成延誤就醫,呼籲撕下精神疾病污名化標籤。圖為屏東女店員潘女復原狀況佳。(資料照,莊全成提供)

身心障礙聯盟及多個障礙團體今日發表共同聲明,強調人人都可能罹病,妖魔化攻擊疾病,只會造成延誤就醫,呼籲撕下精神疾病污名化標籤。圖為屏東女店員潘女復原狀況佳。(資料照,莊全成提供)

2021/10/18 14:18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近日發生疑似精神障礙者重傷他人的案件,引發社會大眾的關注,甚至要求病患家屬出來道歉,鄰里也發動連署反對繼續居住。身心障礙聯盟及多個障礙團體今日發表共同聲明,強調人人都可能罹病,妖魔化攻擊疾病,只會造成延誤就醫,呼籲撕下精神疾病污名化標籤。

身障聯盟表示,「每次有這樣的新聞出現,我們一群努力跟疾病與污名化對抗的障礙者和照顧者,就彷彿被輿論再圍毆一次。」精神疾病與所有疾病一樣,非當事人能自由選擇或事後偽裝,罹患疾病為人所不願,家人也無法選擇,許多家屬已是長年獨自承擔照顧責任,豈能一人罹病,就應輿論要求罪及九族?

 

障盟指出,與精神疾病共處是不斷在失序與平衡間擺盪的過程,家人也未必能進入當事人的世界。疾病發作不分日夜,精障者即便有就醫,也還需要多元專業資源的注入,但社區追蹤專業人力不足,到目前大多數家庭是自求多福,甚至照顧者因自己也找不到紓解的出口,導致進而罹病的惡性循環。

 

衛福部108年統計,我國因精神疾病就醫人數有282萬人,尚未就醫的潛在患者更多。障盟說,許多罹病者沒有暴力攻擊性,也能自我管理,每日與疾病對抗而努力維持生活;很多人是隱性地在周圍低調生活,只是因為疾病污名化而不會也不敢揭露自己的生病的事實。

社會如果於不了解精神疾病的多樣化,繼續用攻擊和仇視的態度去排斥,當事人或家人更會自我壓抑忍耐,甚至拒絕就醫以免被標籤化,直到突發事件出現,對每個人都是悲劇。

障盟強調,精神障礙不是完全免責理由,仍需視犯罪行為當下認知能力受疾病影響程度而定,發病時如有自傷傷人之虞,現精神衛生法會以強制住院條款處理。許多犯罪者常以罹病為抗辯理由,但其實非真正精神疾病;在法庭上也未能以此免罪。大眾把無法理解的犯罪行為都與精神疾病劃上等號,過度集中簡化,單純因精神疾病發生的暴力犯罪比例較常人低的多。

 

但因發生事件而污名化所有的精神障礙患者,正是造成許多潛在患者避諱就醫、抗拒治療的原因。障盟說,若真的要補起社會安全網絡,就不該再避諱言罹病或當成妖魔附身,了解精神疾病並接納,才能即時尋求正確的醫療與協助。

障盟建議,《精神衛生法》修法時應考量充實社區專業資源,讓精神障礙者的家庭,能開放接受醫療的介入;且社區鄰里的關心支持,社會大眾的理解正視,才有機會提升社區共同照護網絡的作用,減少遺憾發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