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下的人權侵害 大法官召集學界開會
司法院長許宗力表示,公共衛生監測作為一種有效的風險治理手段,無可避免地將可能對人權造成危害,所以其界限也應該予以探究。(記者吳政峰翻攝)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全球肆虐,各國為了防堵病毒蔓延,各採輕重不一的管制方式,限縮個人人權以保護全體國民,但限縮的程度應到哪裡才不會過度侵犯人權,成為法界討論的議題,大法官5日召集學界所開的「科技、風險與人權保障」學術研討會,其中第三場就是在講武肺下的公衛與人權議題。
司法院長許宗力表示,第三場次的「公共衛生、風險管理與基本人權」,報告人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江浣翠從台灣的公共衛生監測現況出發,介紹公共衛生監測的相關議題,最後探討公共衛生監測處理風險上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在武漢肺炎肆虐全球的今日,我國超前部署防疫措施,獲得一定成果。然而,以公共衛生監測作為一種有效的風險治理手段,無可避免地將可能對人權造成危害,所以其界限也應該予以探究,在不同法益的衝突間取得衡平。此一主題是當前的熱門議題,與談者是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周桂田、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吳全峰。
第四場以「食安風險與生存權及健康權之保障」為主題。報告人清大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林勤富從健康權、生存權的角度探討近年台灣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並從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一般性意見及特別報告官的報告,介紹「食物權」這個對於國內而言,較為新穎的人權概念。與談者是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邱文聰與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傅玲靜。
早上的第一場主題為「從憲法觀點談數位時代資訊公開與個人資料保護之衝突與衡平」,探討數位時代下,政府資訊公開與個人資料保護所產生的衝突關係,尋求各種衝突法益的最適實踐。除了憲法層次的基本權利解析,也一併探討政府資訊公開法下的個人資料公開、政治檔案開放應用,以及相當具有爭議性的衛福資料庫應用。報告人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李寧修嘗試從不同的切入點,在各個法益間取得衡平,將基本權保護及限制等抽象概念,落實到具體法律要件的解釋適用,並提出對於組織程序的配套建議。與談人為台大法律系教授林明昕與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劉定基。
第二場則是「醫學倫理、自主權與生存權保障」,報告人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張兆恬以「醫師協助自殺是否應合法化」的爭議問題為主軸,從比較法進行合憲性分析。報告內容從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重要判決出發,探究美國憲法是否保障人民有請求醫師協助結束生命的權利,再介紹加拿大最高法院與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針對此議題的合憲性判斷。最後提出關係性自主的論點,支持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見解。此一具有高度倫理爭議性的議題,由台大法律校教授顏厥安與政大法律學系副教授劉宏恩與談。
許宗力指出,科技衍生出了許多涉及人民權利保障的重要法律議題,國家對於人民的基本權負有保護義務,身為人權保障最後一道防線的司法部門,更應該對這些新興的法律問題,有充分的認識及掌握。本研討會設定不同的子題,深入探討不同領域中,因為科技發展或風險管理必要,所產生的各種價值衝突,以及衍生的人權保障課題。
大法官召集學界開會。(記者吳政峰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