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殺人不會有罪?」 精神科醫師:未必能脫罪
彭女的陳姓前男友是毒品人口,彭女承認協助棄屍,陳男則一概否認。(記者陳鳳麗攝)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涉嫌虐殺4歲女童並棄屍的陳姓男子,是使用海洛因進出監獄多次的毒品人口,會不會以吸毒後心神喪失而犯案換輕刑?南投檢方強調會細查陳男就醫紀錄。精神本醫師沈政男則強調,吸毒後即使在精神狀態不穩下犯案,若兇嫌已知吸毒後可能失控,卻依然吸毒,這就符合刑法19條第3項的「原因自由行為」,也就是明知吸毒可能導致辨識與行為受損,卻故意吸毒,就不適用減刑規定。
部立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指出,是否因吸毒後辨識與行為能力喪失(心神喪失)而犯案,須視犯案過程、毒品種類與施用毒品習慣癌而定。例如吸毒後,如果產生幻覺、妄想,或情緒極度亢奮與激躁,很可能就處在辨識與行為能力受損的狀態,而這時如果犯案,有可能就是受到毒品影響,而非本來自由意志。
但若吸毒後,無幻覺或妄想,情緒也未明顯不穩,並且意識與定向感仍清楚,那就與吸毒無關,就只是本來的個性表現。以虐殺幼童來說,最常就是因幼兒吵鬧,卻又無法安撫而動手發洩。
沈政男也說,以毒品種類來說,若嫌犯使用海洛因,基本上不會產生幻覺或妄想,也不會造成情緒亢奮或激躁,因此法院幾乎不會送往精神鑑定。但如果也有施用安非他命或其他中樞神經興奮劑,就可能導致精神症狀或情緒問題。
不過,即使吸毒後,在精神狀態不穩下犯案,如果兇嫌早已知道吸毒後可能失控,卻依然吸毒,這就符合刑法19條第3項的「原因自由行為」,也就是明知吸毒可能導致辨識與行為受損,卻故意吸毒,就不適用減刑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