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屍新增電腦斷層利器 法醫不排除用來調查羅霈穎猝逝
法醫研究所病理組組長許倬憲指出,每年司法相驗案件數,有8%進入解剖程序。(記者吳政峰攝)
〔記者吳政峰、實習記者陳雲岫/台北報導〕藝人羅霈穎3日晚間被發現陳屍在台北市八德路的工作室內,台北地檢署檢察官相驗遺體後,已抽「心頭血」化驗體內是否有特殊藥物殘留,若最後研判涉及刑案,檢方不排除把遺體送交法醫研究所複驗,透過電腦斷層(Computed Tomography)掃描,再決定是否解剖。
法醫所病理組組長許倬憲表示,若遇到非自然死亡的案件,檢察官會先會同各地檢署的法醫「相驗」遺體,檢查外觀有無外力痕跡,並抽血檢驗,一旦研判可能涉及刑案,就得送法醫所複驗解剖,每年的司法相驗案件數,約有8%進入法醫所複驗,大概1300多件。
許倬憲指出,北區解剖室內配置CT,遺體進來後,可先用CT掃描重建內部影像,看看骨骼等重要部位有沒有受到外力破壞,亦可觀察胃內容物,了解整具遺體的概況,綜合判斷後,再決定解剖何處,精準化下刀的部位。
許倬憲說,服藥身亡並沒有一定的態樣,有的人服藥之後趴睡,窒息而死;有人服用多重藥物,交互作用之後造成器官衰竭;也有人本身的肝、腎功能就不好,無法進行良好的排毒、解毒生理代謝,即使藥物濃度不高,也可能猝死。
但他表示,若CT顯示胃內容物內有粉末,且抽血檢查體內有藥物反應,死因就可能和藥物有關,此時,若排除其他外力造成的致命傷害,即使藥物濃度不高,仍可能被判定跟藥物有關,因為每個人的耐受度不同,不排除有人只服用一點藥物就身亡的可能性。
法務部從今年五月開始推動七大科技前景計畫,其中之一為「電腦斷層掃描求真相」,並於本月1日起於北區解剖室,針對台北、士林、新北等地檢署的部分案件試辦採用電腦斷層掃描,希望盡可能以不破壞屍體的方式為死者發聲。
法醫研究所所長陳宏達表示,法醫師的工作是在為死者發聲,透過法醫師的相驗、解剖,配合病理學、醫學等專業知識,為死者發聲也讓家屬安心,如何善用新科技來達成目的,是法醫所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法醫研究所從本月開始試辦使用CT協助相驗、解剖,以往的相驗只做外表檢查,屬於非破壞性的檢查,許多疾病、內傷等不得而知,而解剖則是以頭顱、胸、胃等部位為主,對於四肢、背部等容易忽略,因此,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法醫可以檢查到相驗忽略的問題,也能針對掃描結果進行更精確地解剖。
斷層掃描除了可以解決相驗、解剖的盲點以外,許倬憲表示,在兒童被虐、有傳染病疑慮的案件上也能有所幫助,例如在疫情期間因為肺病、發高燒等原因死亡的個案,若使用CT驗屍能大幅降低解剖帶來的傳染風險。
法醫研究所所長陳宏達強調,法醫師的工作是在為死者發聲。(記者吳政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