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承重超過原始設計 也可能變成「軟腳蝦」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安紜、桃園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廖書賢透過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指出,就算後天沒有變更結構設計,但只要承重超過建物的原始設計,也有可能變成「軟腳蝦」。圖為206花蓮地震,雲門翠堤大樓倒塌畫面。(資料照)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近來地震頻傳,國人人心惶惶,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林安紜、桃園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廖書賢14日特別透過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指出,就算後天沒有變更結構設計,但只要承重超過建物的原始設計,也有可能變成「軟腳蝦」。
好好的建物為什麼會變成軟腳蝦呢?兩人指出,可以從建物存在的三個階段來剖析。首先是建物的「設計階段」,就是在建造建物之前,結構技師或土木技師根據基地特性、建物外型與使用目的等條件,對於樑柱走向、鋼筋數、樓板厚度等所做的配置。
再者,就是建物施作人應依設計者之規劃執行工事的「施工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如果有設計不當,或是偷工減料情形,就會生成先天不良的建物,則在一定外力的衝擊下,建物就可能會傾倒毀壞。
如果建物合格通過前二個階段,在交給使用人時,理論上應就具備「小震沒事,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能力,但如果使用人在「使用階段」對建物做不當的使用,建物就可能因為後天失調而加入軟腳蝦行列。
上述三個歷程,與民眾較有關的是「使用階段」,除了打掉隔間這類變更建物格局、外觀的行為,就連沒有變更行為,也可能影響建物安全。
舉例來說,有個書商承租一樓店面開書店,同時又租下同棟4樓當庫存空間,書商並沒有變更既有的隔間或樑柱,但從技師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可能影響結構安全的變更使用方式行為,因爲房子的載重改變了,如果增重超過技師原設計規劃的樓板承重能力,當然也可能使房子變成軟腳蝦。
兩人表示,如因不當的變更行為,使建物受損,甚至導致他人生命、財產的損害,所有權人、使用人就必須面臨民事上的損害賠償,甚至是刑事上的過失傷害、過失致死責任。
兩人建議,使用人如要對建物之格局、外觀或使用目的、方式進行變更,應該於事前向建管機關,或結構、土木技師提出諮詢,並依專家意見執行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