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勝︰處理中正堂 就是實踐轉型正義
前教育部長杜正勝(中)出版新書《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重新闡述對台灣必須推動轉型正義的看法。(記者吳柏軒攝)
「大中至正」牌樓改為「自由廣場」
〔記者林曉雲、黃以敬/台北報導〕二○○七年從嘉義調來大吊車、將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牌樓改為「自由廣場」的前教育部長杜正勝,近日出版新書《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回溯那段挑戰國民黨對蔣中正威權造神美化的重大事件,重新闡述對台灣必須推動轉型正義的看法。
杜正勝說,蔣介石過世後,國民黨把蔣介石當成帝王身分,興建中正紀念堂。但蔣介石過去做的事,包括在大陸做的事,從民族主義的觀點,可能有功;但從人權的觀點,又可能有過。現在人類的主流價值是什麼?用現在民主人權的角度看過去蔣所做的事,來處理中正紀念堂,這就是實踐轉型正義。
回溯杜正勝出任教育部長四年中,正式將「確立台灣主體性」列入教育四大主軸之一,近來被一些學者拱為先行者。一九九三年,國一修訂增設「認識台灣」新課程,台灣史獨立成冊,杜正勝就獲聘為「認識台灣」社會篇的編審委員會主委,開啟讓台灣學生真正認識台灣的教育起點。
台灣主體教育 已成主流思維
新書中詳述台灣中小學課綱改革一路走來的過程。杜正勝建構的台灣主體教育的論述基礎「同心圓史觀」,延續到民進黨執政時期的高中九四課綱、九五暫綱、九八課綱,甚至到國民黨執政時期的一○一課綱和一○三課綱,高中歷史課程的架構均已確立,先上台灣史,再上中國史,最後上世界史,且台灣史獨立成冊,略古而詳今。以台灣為主體的教育,因而成了無法逆轉的主流思維。
前年太陽花學運的大學生、去年反黑箱微調課綱的高中生,大都是讀這些課程長大,對於台灣有較以往戒嚴時期課程更深入且正確的認知,也因此更敢大聲說出「我是台灣人」。
杜正勝強調,「台灣和中國現在處於分治的狀態,我們生活在台灣,當然是以台灣為主體,難道以中國為我的主體嗎?至於台灣和中國將來會怎麼樣?那是以後子孫們的事。我都是七十歲的人了,能幫十幾歲的青少年決定未來的前途嗎?」
他在書中重申,同心圓史觀是要建立台灣的主體性,台灣主體意識才是台灣的主流民意、台灣主流價值。教育尤其應回歸到每個人所生活的時空環境,台灣主體性不是狹隘的政治、選舉語言,而是要做到像呼吸空氣一樣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