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訪》大台中轉型 林佳龍自許市政裁縫師
林佳龍小檔案
記者施順冰/專訪
柯P效應掀起台灣藍、綠之外的另一股旋風,但以二十一萬票大勝對手當選台中市長的林佳龍,卻以「民主之子」之姿豪情宣示:不走柯P的路,自己會是時代新選項,不像柯文哲、賴清德兩個醫師執政,他認為自己是「市政建築設計師、裁縫師」,而問及未來總統路,他自比「林書豪」,要當最佳助投後衛,但有必要時,也會自己出手得分。
問:九合一選後,台灣政治氛圍瀰漫著柯P效應,你如何解讀這種現象?如何面對?
林佳龍:柯P現象其實是太陽花學運後,在台灣出現的「新政治」運動,當前的兩黨政治已無法完全代表社會的新生力量及民意,而「生命必須要找出路」,也就是新社會力會尋找在政治上的代表,台北的柯文哲或是台中的林佳龍,都大贏對手二十萬票以上的事實,基本上呈現的就是這股新政治的走向。
自豪時代新選項 不走柯P路
問:所以你不會覺得柯文哲已帶給你壓力?
林:從我的角度看,並不覺得我和柯文哲是「競爭者」,事實上,我很樂見他去衝撞僵固的體制,翻鬆了土壤,也產生了外溢效應,這是一種「非典型政治人物」所激發的清新力量,也就是「國王有沒有穿新衣?」政治人物彼此之間不會明講,但柯就是會很直白地說:「國王沒有穿新衣」,不用說太多道理,人民就會感受這股誠實的力量。
不過,柯文哲用十個月勝選,我則是用十年才成功,因為台中及台北不一樣,台北是一個已經很成熟的城市,柯文哲承接了兩任四屆十六年國民黨市長的施政,他只要把棉被抖抖,就可以看到不堪的地方。但不同的人、不同的城市,我不認為柯P的作法可以套用在台中。台北可以「快」及「破」,台中如果只是「破」和除弊,市民會有意見,因此我必須採取既破且立、破中有立的穩健作法,他在衝撞體制,我是專業的政治工作者,看到他的崛起,我只會更堅定走自己的路,他的衝撞,讓我更有機會成為「時代的選項」。
柯P旋風 難成新組織性力量
問:民進黨呢?會不會有壓力?尤其是二○一六年總統大選?
林:我要坦承,柯P的確帶給民進黨壓力,但能否成為一種新的組織性力量,目前雖難斷言,不過我判斷「可能性不大」。因為柯P的成功是建立在個人獨特的行事風格,而這並沒有辦法成為一群人共同的風格,他有魅力,有號召力,但民粹式的領袖及其支持者的關係,如果沒有政黨等組織的連結,將只會是個人式、議題式的魅力領導,然而日常的政治運作,就必須藉由組織的力量才能發揮功能,身為一生投入政治的「民主之子」,我個人比較相信的還是組織化的力量。
至於二○一六?我覺得,社會面的期待是有,但也要看柯文哲本人意願和續航力,民進黨是政黨,沒理由不推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
民主之子 期許終身奉獻台灣
問:你強調你是「民主之子」,相較於「台灣之子」阿扁等人,有何特殊涵義?
林:我從學生時代因緣際會投入民主運動,所思所學、所言所行,跟台灣的民主已經分不開,也不想分開了,當時我的家人和師長,完全無法理解為何我冒險投入學運,之後,我早有機會選立委或國代,但毅然到耶魯深造,並在海外繼續推動學運,一直到現在三十多年,我的志業就是要把台灣的民主,從無到有、從有到好,一直奮鬥到現在,希望之後交棒給下一代時,可以問心無愧,為所當為,盡心盡力,活出自我,其餘交給上帝決定。
問:有人分析,柯文哲是外科醫師,所以果斷,賴清德是內科醫師,所以沉穩,你一向從政,行事風格有何不同?
林:急診室醫生要把握時間救人,最後是「把人看成病」在救,柯文哲接替的,是被國民黨連續執政十六年的台北市,可以說是「體質很好的中年人生病了」,醫師幫忙把腫瘤切掉,大家都會拍手支持。而台南是百年古都,是一個已經發展了很好的長者,適合用內科式的調理、養生來延年益壽。
相較之下,台中市是一個正在轉型、轉骨的青少年,需要的不是醫生醫病,而是需要「設計師」、「裁縫師」來為他量身訂作最合適的房屋和衣服,我自己是裁縫師之子,念的是政治學,也專攻都市計畫,我最適合的角色,就是來替正要崛起的大台中,做好十年奠基工程,以創造百年發展的榮景。
僕人哲學 雙向關係處理市政
問:所以柯P處理市政,常見外科醫生的SOP影子,那你說你是設計師、裁縫師,你有你的SOP嗎?
林:我說過了,柯文哲是醫生,習慣權威式領導,凡事追求效率,因此信仰SOP標準作業程序,但政治面對的是人的事情,既然是人,就會有想法和感受,不可能凡事依循SOP,我重視的治理,是雙向關係的處理,政府不是醫院,因此我提出願景領導、服務領導、行動領導等僕人哲學,我也告訴我的團隊同仁,把人民當主人,我們是公僕,一切成敗取決於市民的感受,而當市民有抱怨時,就代表對我們還有期待,如果那天人民不抱怨你了,就是「直接把你換掉」的時候到了。
問:柯P自比為雍正勤政嚴厲,因此被形容為酷吏,你覺得自己像誰?
林:政治面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經營和管理,我推崇的是如何釋放和提升每一個人正向的力量,我喜歡的領導風格是「林肯」式的,林肯的出身卑微,大器晚成,他競選總統時,打敗三個比他還菁英的對手,而更大的本事是把這三位對手都納入內閣,美國經過南北內戰最後還能團結在一起,正是林肯這種看似簡單,卻不易做到的領導風範。
卅年投入民主經驗,我深刻體會到一個決策下去將影響多少人的利害,「天上看下去的景觀與走在路上是不一樣的」,對於公共政策制定對眾生的影響,我學會要更謙虛、更謹慎。
總統之路 要能助攻也能得分
問:有人說你跟賴清德是民進黨新一代最有潛力的明日之星,而以「決勝中台灣」的地緣關係及人口數來看,台中比台南具有優勢,你如何看待未來總統之路?
林:我從政從不是跟別人比,不是要超越別人,是在超越我自己,我不走別人走的路,而是開闢自己的路,「如果不能進步,起碼不要擋路」,太陽花學運發生後,我自問、也自豪,「我沒有擋路」,我都是一直在找路、開路,身為「民主之子」,我有我的堅持。
在我的從政路程中,如果要挑「容易的」,我大可以在十年前就直攻台南,因為我太太的娘家在台南有相當的影響力,而且台南又是綠營的堡壘,但我對台灣的民主發展有強烈的使命感,深信台灣的發展應該要進入到「台中崛起」的階段,所以十年前隻身到台中參選,即使落選過和遭遇困境也未曾放棄,就是希望堅持一圓「台中時代」來臨的夢想。
如果把我對政治的期許比做運動,我覺得「我是林書豪」,身為台灣的「民主之子」,我可以控球給別人投籃,如果需要我自己上籃,我也會出手,站在台灣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與關鍵位置,我也不能說「絕對不怎樣」,為了贏球,當機會來時,沒有一個隊員可以拒絕投球,因為我們這隊叫做台灣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