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星期專論〉染紅的媒體怪獸

2012/12/02 06:00

◎盧世祥

壹傳媒與中嘉有線電視併購事件,近數月來廣受各方矚目。這兩件媒體易主案,不僅金額以數百億元計,如其完成交易,都將出現跨媒體巨物,且有壟斷之虞。由於金額龐大,買方都是財團,人多事雜,且頗具爭議性的人物主導其事,又衍生買主經營媒體「適格性」質疑。連日抗議學生所提的「政府須嚴審、立法反壟斷、反中國介入、新聞要自主」四個訴求,道盡社會疑慮與要求。

媒體合併 須考量公共利益

媒體與意見市場必須多元活潑,以免民主受創。媒體畢竟具有公器屬性,規模大也許不是問題,壟斷卻必須受節制,合併尤須考量公共利益。中嘉及壹傳媒案受關注,主要有幾個問題產生︰一是新業主將因此擁有橫跨平面、電視頻道與系統經營,水平與垂直併購造成不公平競爭。其次,金融業者以融資之便進行併購經營,有違產金分離原則。最嚴重的,已知買方在中國有龐大經濟利益,在這類商人有求於人而不敢向中國說不的現實情況,未來媒體巨獸必然提供對岸操控的極大空間。余英時院士所指「中共通過台商收購媒體」,即此之謂也。

也就是說,如今台灣社會所面對的,不單是媒體壟斷的問題,還在併購之後的龐然大物被中國左右,甚至成為聽命於北京政府的工具。尤其壹傳媒案,以正常獲利估算,一百七十五億元高價顯有違常理,買主另有所圖,並藉機向中國表態,乃至「共產黨有計畫地在後面搞的」之說,都屬合理推斷。

媒體併購 成聽命北京工具

有沒有在對岸做生意的工商業者,敢於跟中國當局唱反調,或至少抗拒中國壓力的呢?從過去事例來看,答案是否定的。

具台灣意識、在首次政黨輪替支持綠營的奇美創辦人許文龍,二○○五年中國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前夕發表「退休感言」,指「台灣、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各方意外。這一事件顯然出自中國逼迫,有如李登輝總統所說,許文龍「為了奇美在中國幾十萬員工的生計,是不得已,我可以理解,顯示中國已經開始向愛護台灣的台商施壓」。

維基解密(Wikileaks)提供另一事證。它公布美國在台協會備忘錄,指中國在兩千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後不久即對長榮集團施壓,包括對長榮海運營運設限,以致曾積極支持陳水扁勝選總統的張榮發轉向,二○○四年表態力挺親中的連宋配。此後,長榮在中國市場營運轉為順暢,次年初七十%營收來自中國市場。

事後看來,中國從兩千年之後,就著手以威逼利誘手段,積極改變在中國投資經營的台灣商人政治走向。二○○四年綠營再勝,這一工作更為加緊。一位擔任工商團體負責人的商界大老說,○八年他至少接過中國國台辦主任五次電話,催他選前一定要表態支持馬英九。

中國施壓 逼迫企業大轉向

中國的工作,不僅針對台商大咖,小咖及員工也是工作對象,務求返台投票。除了改變態度,「識時務」者甚至主動表態,今年初總統大選公開挺馬英九及「九二共識」的威盛董事長王雪紅就是一例。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儘管她的表態與宣稱其手機「HTC是中國品牌」,在台灣引發抵制等反彈,而且宏達電在與蘋果、三星的競爭中落於下風,市佔率及盈餘大幅下滑,國有企業中國聯通等三家主要手機營運商正加強協助宏達電;「即使王雪紅在台灣失去了一些人的尊敬,中國權力中心卻將她在大選前的講話聽得清清楚楚…從商業角度看,在中國國有企業界有朋友總是好事。」

以商逼政 台商已受制於人

台灣商人前進對岸,初期還拿「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自我標榜,「六四事件」之後在國際經濟制裁之際逆勢躍進,無視李登輝總統「戒急用忍」苦口婆心,其後再以「政經分離」自我安慰,演變到馬政府時代以「和平紅利」自我麻醉。二十多年來,隨著不斷大膽西進,台灣經濟受制於人,台商大咖成為「以商逼政」工具、小咖淪為「騰籠換鳥」標的,害人害己,惡果已現;尤其近年國共觥籌交錯場合,若干台灣政商名流爭求與中國政要合照,醜態百出。投資越多或有求於對岸的,受制於中國的機會越大。

並非所有西進的都是中國同路人,以台灣為主、佈局國際化的台積電,就不必以諂媚中國為壯大事業的手段。但是,從罄竹難書的事例可知,宣稱要透過交流改變對岸的台灣政商名流,最終總是改變了自己,改變不了中國。這種現象的根源,在台灣社會文化只重個人及短期利益:只求個人利益,常不顧大局;唯短期利益是圖,不免眼光短淺;兩者交織,則個人人格與公眾福祉,都可出賣。

壹傳媒的主要買家,在中國有龐大商業利益,中國獲利甚至為其大宗,未來還有佈局石化、銀行等重大投資等待中國點頭。在中國加緊對台灣輿論戰、心理戰之際,有求於對岸的生意人不敢向中國說不,且自認併購案「應該是中國會高興看到的事」,不啻印證台灣社會的疑慮。媒體遭壟斷已是代誌大條,掌握在紅頂商人手中,後果更不堪設想。

西進辦報 可輸出台灣經驗

換個角度看,這些生意人既常強調中國市場廣大,也與中國當局交情匪淺,與其在台灣收購媒體被質疑,實不如積極說服對岸,在中國辦媒體,把台灣經驗傳播對岸,協助王雪紅常掛嘴上的「我們中國人」改革,具體實踐「和平發展」,也算不忘西進的積極進取初衷,兼可在賺錢多多之際,博取歷史地位。

(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政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