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補民主缺口 考驗馬誠意

2008/03/25 06:00

記者蘇永耀/特稿

台灣出現二次政黨輪替,國際社會對台灣民主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但同時舉辦的聯合國公投,雖有三成六投票率,且同意票遠大於不同意票,仍然被宣告「失敗」,卻是難以理解。這個民主缺口正待新政府處理及縫補。

依公投法的規定,需跨越半數合格選民,約八百六十六萬人領票,始通過第一道法定領票門檻。

反觀其他國家,像美國因採取聯邦制度,各州規定不盡相同,但多數均未設置領投票門檻限制,而是直接規定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公投案即算是通過。

經常實施公投的瑞士也是,一般法案的公投複決,也是採取相對多數決。只有像是修憲案的複決,才有通過的門檻設計。不過,法國的修憲案複決,也只有採取相對多數決,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便算通過。

事實上,這次支持聯合國公投案人數中,同意「入聯」約為五百五十三萬人,同意「返聯」約四百九十六萬人。前者同意率達九成四,後者同意率為八成七;以先進民主國家的標準,這樣的公投結果應是「壓倒性的通過」。

但現行公投法有過半領投票人數的高門檻,台灣人民希望進入聯合國的高度意願,無法被充分彰顯。

究其原因,公投法的設計不良是為主因。二○○三年國民黨主導立法院通過公投法,採取高門檻的限制,如今,國民黨已獨攬立法與行政兩大權力,應重新檢討此事,也是馬英九展現民主誠意的重要起步。

當初公投法的設計完全是國民黨為防範民進黨的政治操作手段,幾次實施經驗,證明未如預期的政治動員效果。馬當政若修法降低公投門檻,不僅符合民主及民意,更是磨亮台灣的民主利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政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

熱門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