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在台第五縱隊越來越多
漢光實兵演習,去年在高雄永安中油液化天然氣廠進行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演練。(軍聞社提供)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中國不放棄武力犯台,戰時可能指揮潛伏在台的「第五縱隊」對關鍵基礎設施進行破壞或癱瘓。熟稔兩岸情勢官員受訪表示,在台第五縱隊確實越來越多;立委表示,戰時「高風險群」高達十萬人,呼籲國安單位應研議建立風險標準,一開始就要管好。
立委:戰時高風險群高達10萬人
據了解,兩岸大幅開放交流後,中共間諜更易來台潛伏,國安單位雖未公開說明中共「第五縱隊」在台實際人數,不過馬政府時期的國安局長蔡得勝曾於立法院表示「到處都有很多不該來的人」,有四千多人行蹤不明。
陸委會近日預告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提高中國人逾期停留、居留罰鍰,並對意圖使逾期停、居留的中國人從事不法活動,而容留、藏匿或隱蔽者,最高可處卅萬元罰鍰。
陸委會表示,提高逾期停留或居留罰鍰,係因內政部考量現行移民法處罰過低,無法遏止逾期停留或居留情形,因此提高處罰。
國防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所長沈明室受訪指出,「第五縱隊」定義是指在敵人內部滲透、潛伏,當軍事行動或發生衝突時,出來策應外部軍事行動。
沈明室分析,第五縱隊攻擊態樣有好幾種,許多人來台行蹤不明,可能是在台發展組織、暗中活動;若採取傳統方式,會有一批人拿槍進攻政府機關、關鍵基礎設施,另一種是以網路攻擊癱瘓台灣社會日常運作,中油曾遭駭客攻擊以致停電。
攻擊態樣多種 未必武力攻擊
沈明室指出,還有一種模糊樣態,即擁有合法身分的中配,成立合法組織,進而參與選舉,藉此影響政治,戰時搖身一變攻擊政府或藉媒體進行認知戰。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說,第五縱隊不一定會用武力攻擊,可能偽裝成自己人或參加聯合保護團,最麻煩的是要如何識別,發現後該如何處置,這在民防部分是沒有被教導的,國防部也做得很少。
沈伯洋舉例,俄烏戰爭時,潛伏在烏克蘭的第五縱隊很快被揪出來,主因是有成立國土防衛隊,此類似民兵組織由國防部規劃,有人負責第五縱隊、有人防範網路攻擊、操作無人機等,當時抓第五縱隊達到很大效果。
沈強調,第五縱隊絕不只五千人,戰時「高風險族群」高達十萬人,更不一定是中國人,台灣人也有可能被中共威脅或為其做事。在立法院、地方宮廟、黑道幫派都有,這些人一開始就要管好,國安單位應建立相關風險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