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眾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學者︰幫台打通「準盟邦」任督二脈
近四年美國防授權法涉台重點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美國眾議院八日表決通過二○二三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授權美國總統為台灣打造「區域應變軍備庫」,以及與北約盟國同等待遇的優先取得美國「超額防衛物資」。對此,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指出,區域應變軍備庫形同是戰略軍火庫,代表屆時美方必然以某種形式援助台灣;軍事學者蘇紫雲表示,上述兩項舉措形同一次幫台灣打通「準盟邦」與國家資格的任督二脈。
「區域應變軍備庫」形同戰略軍火庫
立法院國防委員會立委羅致政受訪指出,烏俄戰爭帶給很多人啟發,就是「永遠不要認為戰爭不可能發生」,對於印太地區而言,戰爭更不再是不可想像的事,此外也啟示「戰爭很難速戰速決」。
羅致政說,美國的作戰思維是,若中國攻台,台灣也必須獨自支撐一段時間,才能有機會補給台灣,且預期中國對台動武不太有速戰速決的可能性,所以「區域應變軍備庫」就形同是戰略軍火庫,也代表屆時美方必然以某種形式援助台灣,如同現在美國與歐洲諸國軍援烏克蘭,不是直接派出部隊,而是提供武器等援助。
明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涉台部分,除在五年內給予台灣百億美元軍援外,也授權美國總統為台灣打造「區域應變軍備庫」,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受訪指出,準盟邦與國家資格體現在授權美國總統為台灣打造「區域應變軍備庫」(regional contingency stockpile),做為美軍的後勤戰略,也就是預判可能的衝突區域,會預置武器、裝備、彈藥以為作戰補給之用。
法案也賦予台灣與北約(NATO)南翼和東南翼國家、特定主要非北約盟國及菲律賓同樣待遇,能優先取得美國「超額防衛物資」。蘇紫雲解釋,將台灣等同「主要非北約盟國」資格也極具戰略與政治意義。
蘇紫雲說,「超額防衛物資」依照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的定義,是指原屬美軍自有的裝備財產,在評估有多餘的情況下,就可列為移交盟邦的清單,其作業則依照「對外軍援法」與「軍備出口管制法」進行。
針對「區域應變軍備庫」的地點,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分析,除台灣本島外,亦有可能會放在日本沖繩縣與那國島,近期日本與美國的「利劍」聯合軍演有在與那國島舉行,加上日本近年也在充實南西諸島的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