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克蘭情勢看台灣兵役制度 蘇紫雲:蘇紫雲:義務役至少要9到12個月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表示,我國後備軍人雖號稱兩百五十萬人,但不是疏於訓練、就是因軍事訓練役僅有四個月的役期而「訓練不足」。(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烏國在開戰前夕下達後備軍人動員令,開戰後更下達總動員令,也讓正在改革後備戰力的台灣做為借鏡。軍事學者蘇紫雲昨受訪表示,義務役最理想的役期至少在九至十二個月左右;國軍週末服役的「後備戰士」,現在只限於志願役退伍者,應適度放寬報名資格,讓有心報效國家、對軍事有熱情的軍事訓練役退伍民眾也能加入,訓練更多後備軍人戰技。
「後備戰士勿只限志願役退伍」
針對烏俄戰爭對於台灣在兵役制度、後備戰力的啟示,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受訪指出,烏克蘭到俄軍要進攻前才召集後備軍人,之後才配發有意願抵抗的民眾武器,缺乏規劃,一般民眾不是拿到槍就能成為合格步槍兵。
王定宇:須編實30萬後備軍人
王定宇說,我國後備軍人雖號稱兩百五十萬人,但不是疏於訓練、就是因軍事訓練役僅有四個月的役期而「訓練不足」,後備軍人的訓練應注意質與量。我國是規劃在敵方第一擊時,要有卅萬的後備軍人加入「編實動員」,因此平時就要有卅萬的後備軍人是處於經過充分訓練的狀態,至於另外兩百多萬的後備軍人,則是建立分期輪訓制度。
蔡適應:後備動員要廣訓廣召
民進黨立委蔡適應表示,烏克蘭是等到俄羅斯宣布攻擊才動員,準備不足,凸顯要有後備動員能量,才能達到有效後備動員的重要性;而後備動員要「廣訓廣召」,不要重複的人一直召訓,才能有更好的動員能力,也應該要增加後備部隊數量。
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說,可以考慮擴大週末服役的「後備戰士」名額,因為現在後備戰士僅限志願役退伍者才能報名,軍事訓練役退伍的民眾即使對磨練軍事技能有興趣也「報國無門」,因此相關規定可以適度調整,讓對保家衛國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加入。
至於役期方面,蘇紫雲認為,義務役最理想的役期應是至少九至十二個月左右,若難以回復一年役期,保留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未必不可,但要落實教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