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反滲透法過關 考驗正開始
立法院昨日表決反滲透法,新黨、統促黨及中間選民黨等多個政黨及團體前往立法院外抗議,包括新黨主席郁慕明、副主席李勝峰、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邱毅及統促黨主席張安樂等人到場表達意見。(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謝君臨/特稿
二○一九年的最後一天,立法院表決通過「反滲透法」,中國國台辦立即氣急敗壞痛批民進黨是「綠色恐怖」,讓人聯想到國台辦之前曾以「大開民主倒車」形容該法強渡關山,反遭譏「沒有民主的中國,連車都沒有」,也成為該法闖關的最後助力;然而,法案施行後的適用問題,考驗才剛開始。
民進黨團於去年五月提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有關「中共代理人」修法,遭質疑定義不清、語意模糊,將讓兩百萬名台商陷入恐慌,深怕無端被扣上「紅帽子」,陸委會雖急忙闢謠,但民進黨內也傳出其他聲音,立委另提出「登記制」的代理人法案,修法、專法雙軌並行。
而後,因適逢預算會期,民進黨團擔心若貿然硬推「中共代理人」法案,恐讓F-16V軍購案等法定事項淪為肉票,遭在野黨杯葛,直到十一月底軍購預算過關後,才推出奠基於現有法律之上的「反滲透法草案」,在本屆法定會期近尾聲的時限壓力下,最後未經委員會審查即逕付二讀。
細究法條,「反滲透法」主要是針對現行選舉罷免、集會遊行等法規的「進階強化版」,因為多了犯罪行為前「接受滲透來源指示」這部分,恐有危害國安之疑慮,加重其刑自然顯得合情合理;且「境外敵對勢力」一詞早在馬政府時期,即見諸各國安相關法規中,因此,批評綠色或白色恐怖,恐有操弄民粹之嫌。
「反滲透法」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國安五法」的不足,而國民黨在擔心被質疑為「中共同路人」的情況下,也一度提出修正動議參與協商,雖在最後一刻撤案,但也僅戴口罩「低調」靜坐,立院外也只有親中政黨零星抗議。
不過,如同親民黨團總召李鴻鈞昨至少上台發言十次、苦口婆心的疑慮一般,即便立意良善,「速審」通過的「反滲透法」,少了更多的討論研議,仍有法條適用上的考驗,如何證明犯罪行為與資助之間的關聯性,舉證難度相當高。
未來在執法上,「反滲透法」究竟是護國保民的金鐘罩,抑或淪為束之高閣的雞肋,仍待觀察;但多了一部維護國安的法案,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