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科院推智慧國防10年計畫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資訊通信研究所所長林高洲。(記者廖振輝攝)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資訊通信研究所所長林高洲。(記者廖振輝攝)

2019/09/02 05:30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軍事科技發展迅速,戰爭型態隨之改變,中科院今年啟動「智慧國防」十年計畫,整合AI人工智慧、物聯網、5G網路等技術,以及大數據分析與跨單位運用,強化戰況先知、智慧決策,讓新手指揮者也能變「老司機」。中科院資通所長林高洲研判,就我國防衛而言,「智慧國防」重點為網路戰及敵情動態收集,以利準確預判敵人行動。

林高洲:準確預判敵人行動

智慧國防為世界先進國家發展趨勢,由於現今科技的匿蹤、欺敵技術愈趨高明,單就人力辨識或設備輔助辨識敵情並非易事,因此,各國逐步融合5G網路、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建置「智慧國防」能量因應變局。而中科院計畫,我國智慧國防範疇將包含指管通勤、無線通信、電子戰、網路戰、遙導控制和水下科技等六大領域,也可有效提升資通電戰力。

中科院的「智慧國防」計畫,目前雖尚無任何軍方相關建案,但中科院擘劃,包括可辨識艦艇音頻的「水下監偵系統」,以及讓無人機具備感知、學習、決策和控制能力,甚至多架機透過人工智慧,自主合作執行任務的「智慧遙導控制」,都是潛在發展項目。

我國力推「無人機國造」政策,考量無人載具的遙導控制至關重要,中科院資通所規劃,在既有的研發能量上,進一步導入AI人工智慧,讓無人飛行載具,具備感知、學習、決策及控制功能。另導入智慧物聯網(AIoT),以多架無人機形成機群,透過AI自主合作,完成自動偵蒐、打擊及防禦任務。

而為有效守護我國海域並因應水下威脅,中科院也擬進一步優化「水下科技」把關海疆,現已有能力在海底適當位置,佈放水中聽音器,監聽、辨識各類船艦及潛艦發出的聲音,未來可結合人工智慧,進一步做到自我感知、學習、辨識,建置「智慧型遠距反潛偵監與早期預警」防禦體系。

林高洲說,智慧國防關鍵在於「數據」蒐整、融合和比對,並由大數據分析預測未來情勢發展,將有助於指揮官運用更全面、精準的資訊下達指令。

至於我國發展智慧國防的重點?林高洲說,他個人認為,我國地理位置特殊,頻受中國機、艦騷擾,且承受駭客攻擊的次數「不是世界第一就是第二」,儼然成「中國練兵場」。因此,如何運用智慧國防收集數據,避免駭客攻擊、強化資安維護,進而使我方具備自細節預判敵人行動的能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