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必要的馬後砲
台灣世代智庫2日公布「軍公教年改成果評價」民意調查結果記者會。(本報資料照)
記者鄒景雯/特稿
七月一日年金改革正式上路了,這個得罪人的工作,在蔡英文手上達成,論策定改革的方向與堅持以就的決心,毫無疑問她是完勝馬英九的。做了這麼艱鉅的工作,而且把它做成了,照理講,應該更顯著地反映在蔡總統的支持度與滿意度上才對,但是坊間的一些數據,雖有一些成長,卻沒有應符合比例的熱烈。
這當然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政治人物在做事時,如果能得到民調的回饋,可以鼓勵更多的從政者去做該做的事,不必總想些短線,甚至靠做秀來吸睛,自然可以構成正循環。因此,透過改革行動使年金得以永續,是當前國家治理的要項,絕對要給蔡英文鼓掌。
然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經兩年才付諸實踐的年改案例,事實上累積了一個很關鍵的經驗,那就是做對的事不夠,同時要把事做得漂亮。漂亮者無他,就是社會成本要愈低愈好。反之,社會對峙與內耗過大,付出的代價慘痛,導致成本過高,人民頭家當然要皺眉。
如果把時鐘調到二○一六年的五月,重新思考推動年改的步驟,蔡政府與民進黨若有反省能力,相信一定不會再走相同的路徑。年金必須改革,除了利害關係人之外,早是社會多數共識,不但是競選階段的蔡政見,也是馬政府時代想做卻放棄的政策,著手這類的制度變革,首要在化繁為簡,切忌治絲益棼,因此期程要愈短愈好,這也是效率問題。要做到這點,對象要盡量單純,才能降低外力的涉入,軍公教方是溝通主體,不到萬不得已,沒有理由援引其他職別者進入對抗。
要取得軍公教的諒解,有兩個基本動作,一是主事者的誠意與說服。最近,蔡總統與陳副總統陸續針對年改的實施,向受影響的軍公教人員致歉,這個表示與態度如果在兩年前年改列車開動時就先宣布,請大家共體時艱,社會的氣氛與效果,可能會與今天的局面反過來。二是幕僚作業的充分準備。要與溝通對象實質對話,腹中一定要先有經過精算後的方案,才能取信於關係人不是漫天砍價,再根據關係人的反饋來進行修正,最終完成妥協定案。國是會議是共識凝聚的目的,不是年金改革此等行政措施的擬定,所應該採取的最適決策途徑,已經愈來愈清楚。
蔡政府也許有人會認為以上這些是馬後砲,但是在這個時刻如果連馬後砲都沒有,那麼今後對於重大施政是否還要重蹈覆轍?所以這個馬後砲是必要的。一個能夠亟思縮短學習曲線,不斷自我改造的政治團隊,才具備繼續爭取執政的適格性,因為大家相信未來會做得更快更好。